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產(chǎn)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68期邀請的是來自尼泊爾的阿思勢。
姓名:Maskay
中文名:阿思勢
國籍:尼泊爾
職業(yè):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總隊志愿者
在阿思勢的眼中,上海有一種“Cultural magic”(文化魔力),像沸騰的火鍋,讓不同文化、不同國籍的人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魅力。如今,這位來自尼泊爾的友人已經(jīng)把上海當作他的第二故鄉(xiāng),阿思勢表示:“我愛這座城市,并見證著她的成長!
2020年,阿思勢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獲獎后,他不禁感慨:“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我有一顆溫暖的‘中國心’!
外籍獻血志愿者團隊在滬誕生
阿思勢的父親是一名肺科醫(yī)生,經(jīng)常免費幫當?shù)氐母F人們看病。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成績優(yōu)異的阿思勢毅然決然選擇學醫(yī)。2003年,拿到政府獎學金的阿思勢第一次來到上海,攻讀醫(yī)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進入上海和睦家醫(yī)院工作。
作為一名外科醫(yī)生,阿思勢深刻地知曉血液在手術(shù)中的重要性。他回憶道,一位法國游客在上海旅游時出車禍需要大量輸血,她的血型是Rh陰性。這一血型在中國漢族人群中占比很低,但在外籍人士中占比相對較高。他得知血庫儲存量不足,立即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快有80多位好友紛紛表示愿意幫助。
事后,在與其他外籍友人交流時,阿思勢發(fā)現(xiàn)他們對上海的獻血工作不了解,在一次與市血液中心的座談會上,阿思勢突發(fā)奇想,產(chǎn)生了組建外籍獻血志愿者團隊“Bloodline(血緣)”的念頭,希望通過向外籍人士宣傳無償獻血,發(fā)動身邊的外籍朋友加入其中。經(jīng)過多方共同努力,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總隊外籍志愿者團隊Bloodline正式成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獻血者的隊伍日漸壯大,并將獻血理念傳播給了其他多個城市的外籍人士。
為上海市民點贊
2020年的開啟方式讓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為了防控疫情,人們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春節(jié)假期,阿思勢在家為Bloodline設計宣傳資料,制作了防疫的海報和視頻。當?shù)弥錆h疫情嚴重后,他還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拉在一起,組建了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
疫情剛暴發(fā)時,由于人們都不敢出門,獻血量銳減。阿思勢回憶道,政府和社區(qū)做了很多工作,上海市血液中心的領(lǐng)導和員工們都出來獻血。“看著很多陌生面孔舉起胳膊、卷起衣袖,我激動不已!薄拔錆h加油”微信群里的一些愛心人士也加入了獻血的隊伍。
對于中國疫情的防控,阿思勢認為,以上海為例,政府和人民都做了巨大的貢獻!吧虾5睦习傩辗浅0,響應政府的科學防控號召,戴口罩,減少外出,認真洗手!卑⑺紕萏寡,這讓很多外國人“難以想象”。
辦事像網(wǎng)購一樣方便
這些年,上海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阿思勢回憶道,剛到上海時并不懂中文,即便帶著地圖出門,也會找不到回家的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導航、翻譯軟件、線上支付等人工智能小助手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拔以僖膊挥脫恼也坏交丶业穆妨恕!
到政府部門辦事可不可以像網(wǎng)購一樣,點按鈕下單就能完成?2018年,上海全力推進“一網(wǎng)通辦”的政務服務,讓這種想法成為了現(xiàn)實。
一網(wǎng)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不僅中國老百姓獲益,也讓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感受到了極大的便利。阿思勢說以前辦事可能需要跑多個部門,有時還會遇到從第一個窗口問到最后一個窗口的情況!耙痪W(wǎng)通辦”服務實施后,很多需要辦理的事情都可以在一個窗口辦妥,這讓阿思勢贊不絕口。
如今,誕生于上海的Bloodline已覆蓋到了其他多個城市,成員也不斷更換,可能有一天阿思勢也會離開上海,但他們曾經(jīng)在這片土地上獻出的熱血,永遠不會被遺忘。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
百集融媒體系列產(chǎn)品火熱更新中
每天一集短視頻+一個故事
持續(xù)100天
請繼續(xù)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