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為大山里的孩子打開美育之窗”(老師,您好)

2021-06-23 11:12: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高群斌(右)在教學生畫畫。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核心閱讀

開辦美術興趣班、培養(yǎng)出日喀則第一批通過藝考的學生,在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教師高群斌的美術課如同一滴水彩,為校園增添了新的顏色。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美術,高群斌希望能為大山里的孩子們打開美育之窗,讓藝術的光照進他們的生活。

 

傍晚,高原的陽光透過窗子灑進樓道拐角的一間教室,照在雕塑和滿墻的畫作上。一群學生正拿著畫筆臨摹作品,筆尖與紙張接觸發(fā)出沙沙聲。

這里是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的藝術教室,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課余時間,來自上海的援藏教師高群斌都在這里教學生畫畫。

“今年有幾個學生已經通過了藝考,即將進入大學,這是學校此前沒有過的。”高群斌希望讓“藝術的光照進來,繪就屬于這些高原孩子的彩色人生。”

“功不唐捐,對他們如此,對我也如此”

“畫畫干啥,能當飯吃嗎?”剛開設美術興趣班時,高群斌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此前從沒有人通過藝考考上大學,家長們大多也不知道美育的重要性。

“對這里的很多人來說,美育是新事物!备呷罕鬀Q定從日常的美術課入手,尋找對美術有興趣的孩子。

一次,高群斌發(fā)現(xiàn)了一份有趣的作業(yè)——青山綠水,牛羊成群,許多花朵點綴其間,豐富的色彩讓他眼前一亮。畫這幅畫的學生名叫白瑪瓊達。他的家在日喀則市亞東縣,那里海拔低、植被生長條件好,有著日喀則少見的綠水青山與各類雪山景觀。從小成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白瑪瓊達對色彩很敏感,在色彩運用方面很有優(yōu)勢。

“你想學美術嗎?”高群斌心中一動,“以后能通過畫畫考大學,也能像我一樣當美術老師!甭犃烁呷罕蟮脑,白瑪瓊達很心動,和家人商量后,他便成了高群斌在日喀則教的第一批美術生之一。

為了不影響文化課,高群斌總是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教學。他專門找學校要了一間活動室,用作教學場所。開始時,有些學生不適應,覺得美術就是畫著玩兒。有一個學生最初并不努力,“他一開始就不專心、不踏實,我好幾次都想讓他退出興趣班!备呷罕蠡貞,為了讓學生們端正態(tài)度,他給大家講述自己年輕時藝考求學的艱苦經歷。故事講得多了,孩子們也漸漸意識到如今的學習條件來之不易,逐漸認真起來。

師生們每天一有時間就在活動室里鉆研,沉下心來學習,學生們提高得很快。首批班上的3名學生都在當年的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教的第一批學生成了日喀則第一批通過藝考的學生。功不唐捐,對他們如此,對我也如此!备呷罕蟾锌。

“播下藝術的種子,影響更多的人”

一滴水彩在水里緩緩化開,把一杯水暈染出色彩。高群斌的美術課就像這滴水彩,為校園增添了新的顏色。

有了第一批學生成功的先例,高群斌和家長聊起讓孩子學習藝術時也多了幾分底氣,F(xiàn)在,高群斌給高中部學生開辦的美術班已有20多個學生,他們都在高群斌的影響下想多學習一些藝術知識。

初中部的美術班學生更多!斑@幾十個孩子既為未來進一步學習藝術做準備,也播下藝術的種子,影響更多的人。”高群斌說。

上課前,高群斌都會提前來到教室,為學生準備畫筆、夾好畫紙,并把椅子一一擺正。時間一到,學生們跑進來,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聽完講解后拿起紙筆,對著墻上的畫作仔細練習。高群斌則不時指導,有時還手把手教他們運筆技巧。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參與進來,“說明這門課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备呷罕笳f。

“我們的付出常能十倍、百倍收獲回報”

兩次援藏,高群斌不但在影響學生,也在被學生改變著。在這里,他收獲了許多此前未曾感受過的樂趣。

美術班里有過一個叫達娃的學生。第一節(jié)課上,達娃用油畫棒把自己的指甲涂成了彩色,但只在8開的紙上畫了幾棟很小的房子,留下大片空白。當高群斌走近時,她則把頭埋得更深,緊緊捂著畫紙一言不發(fā)。高群斌悄悄看了看她的畫,不由一愣:房子畫得不錯,就是畫得太少太小了。

原來,達娃來自牧民家庭,課余時她常在山上放牧,在藍天下眺望自己的家。她想畫出自己看到的景象,卻不知如何下筆。

讓更多像達娃一樣的孩子能自如表達內心的想法,用畫筆描繪自己看到的世界——這是高群斌的決心,也促使他用更包容、更開闊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的畫作。這些年,他教授了很多孩子畫畫,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繪畫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與人交流的方式,他在適應更多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顒邮业淖雷由现两駭[放著一本有些舊了的美術教材,幾年來數(shù)十個學生翻閱過不知多少次。這本教材的購買者是白瑪瓊達。進入興趣班后,白瑪瓊達非常刻苦,他用自己攢的生活費買了一本教材,給一起學美術的同學翻閱,這本書就成了美術活動室的“公共財產”。

有一個場景至今令高群斌印象深刻。一天晚上,高群斌布置了作業(yè)后便有事離開。不久,學校停電了,他打著手電回到活動室,本以為學生肯定都離開了,沒想到,一開門,孩子們正打著手電繼續(xù)練習。

拿起手機,高群斌拍下了學生們“挑燈夜戰(zhàn)”的場景。他想,自己努力帶來一束藝術的光,希望照亮學生的生活;而這些孩子又何嘗不是照亮他的一道道光呢?

“在這里,我們的付出常能十倍、百倍收獲回報。學生反應熱烈,讓我的工作有著空前的成就感!备呷罕蟾锌。

年過半百、兩次援藏,高群斌的目標是“盡可能讓每名學生都體驗到日喀則金子般的色彩,為大山里的孩子打開美育之窗”。雖然身體大不如前,但是每次備課和收集整理學生們的畫作,都讓高群斌獲得感十足。

“28個援藏老師開設52個社團,盡可能覆蓋更多孩子,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外班,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比湛t市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張必勝說:“美術教育是我們學校開展德育美育的縮影。從課堂到課外班,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既要深化課堂內容,也要做好有梯度的課外拓展,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記者 徐馭堯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