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390公里的軌道上,神舟十二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36000公里,這個軌道高度上,北斗衛(wèi)星遙看地球,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距離地球38萬公里之遙,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分別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留下中國印跡,嫦娥五號更成功將1731克月壤帶回地球,上演了“月宮取寶、月軌對接、太空投遞”的壯舉……
所謂壯舉,皆因奮斗。成就的背后,離不開航天報國的“嫦娥”“神舟”“北斗”團隊,他們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在我國航天史上書寫了一頁頁絢麗篇章。 ■新華社記者胡喆
“嫦娥”團隊:九天云外攬月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嫦娥五號劃破天際,以百米沖刺的姿態(tài)回到地球,驚起一團煙云。
作為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探月工程取得優(yōu)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在月球探測領(lǐng)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回首“嫦娥”團隊所走過的艱難探索之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繞月探測的圓滿成功,讓中國人“到月宮一探究竟”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我們飛向月球的大門一經(jīng)打開,深空探測的腳步就不會停止。”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說。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一個個中國探測器成功到訪月球所勾勒描繪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逐夢足跡。
“神舟”團隊:托舉千年飛天夢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真實的內(nèi)心寫照。此刻,舉目仰望,3名中國航天員正遨游太空,中國逐夢空間站邁出新步伐。
從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到屈原《天問》、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文學想象,自古以來,飛離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華民族的夢想之一。為了圓夢,一代代中華兒女在實踐中探索著飛天之路。
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面對載人飛天的巨大挑戰(zhàn),談何容易!“神舟”團隊就是這樣頂住壓力,把困難變得容易,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幾代“神舟”團隊懷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像擰螺絲一樣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上、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yè)中,在平凡的崗位上追逐著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以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莊嚴承諾。
“北斗”團隊:中國北斗耀蒼穹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京舉行,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國家。26年間,參與北斗系統(tǒng)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xù)奮斗,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
“關(guān)鍵核心技術(shù)一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一項團隊工程,沒有個人英雄”“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團隊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讓中國北斗星耀蒼穹。
到2035年,北斗將以更強的功能、更優(yōu)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