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讀·書” | 陳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觀》

2021-07-07 21:50:29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編輯:楊蕊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真理觀1-2.jpg

哲學是一種思想踐行

特邀推薦人:張定浩 作家

在哲學領域,陳嘉映是很好的值得信賴的教師。他擅長將艱深的哲學思想予以清晰地表述,又不丟失其中蘊藏的深度和廣度。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堪稱難讀,但陳嘉映的《<存在與時間>讀本》卻明晰易懂,這里面有一種化百煉鋼為繞指柔的功夫,絕非一般滿口哲學套話、以己昏昏使人昏昏之輩可以望見。維特根斯坦全集卷帙浩繁,但陳嘉映主持編譯的《維特根斯坦讀本》盡顯選家之眼光,和維氏之精神。

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雖然思想迥異,但都是那種重新回到基本問題的哲學家,尤其是后者的《哲學研究》,是某種孩童般赤誠和哲人式深思的奇異結(jié)合,我相信這一點也深刻地影響到作為《哲學研究》譯者的陳嘉映。他自認以“說理”為業(yè),但說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服他人聽從自己的想法,而是為想法不同的人找到某個彼此理解的平臺,調(diào)整彼此的觀念,并達成某種內(nèi)在的教化。

這本《走出唯一真理觀》雖然不是什么專著,但恰恰可以作為“說理”的一個范例,在這本書所收集的諸多對話、講座和訪談中,我們看到一個努力和他人用日常語言進行深入交流的哲學教育者。而這種深入交流另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即坦誠勇敢,在這本書里也隨處可見,譬如談到八十年代思想活躍時不忘補充道,“這種活躍跟那時候?qū)W術(shù)門檻比較低有關系”;在大學講座上談到教育時不諱言其和洗腦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談到自己工作時,他說,“我在一個領域工作一段時間,放下了,又到下一個領域做一點兒。那些領域還沒有人做,荒蕪著,或者,做了,但做得相當差,比我還差很多,甚至完全不得要領,我坦率說是這樣。所以,雖然我對自己做的工作從來都不滿意,但我也沒有覺得那么后悔,我早就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很有限,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大概也只能做成這個樣子”。

對陳嘉映而言,哲學不是一個個新發(fā)明的概念、名詞和理論框架,哲學也不是哲學史和詮釋史,哲學是一種思想踐行,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有心讀者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或許會對何謂思想,乃至何謂哲學,有一點新的認識。

真理觀2-2.jpg

(以下為誦讀文字)

《走出唯一真理觀》節(jié)選

我(剛才)提到哲學已死這話,愿意做哲學的年輕人聽來,這怪喪氣的。我個人理解,哲學的終結(jié)大概是這個意思—哲學是求真的思考,目標是無所不包的唯一的真理體系。簡單說,兩個方面,一個是真理性,一個是唯一性。很多人,包括我,不再接受真理的唯一性。非把兩者連在一起,有些人就干脆放棄了真理性。我的想法不是這樣,我認為,一方面要放棄唯一性,另一方面要堅持真理性。這是有點兒難的,但難的才有意思。

放棄唯一真理這個想法,并不是要引來粗俗的相對主義結(jié)論。尼采提倡“視角觀”,用后來的話說,他不接受上帝之眼。各有各的視角,這的確可以導致相對主義,但相對主義是絕對主義的一種變體,把自己的視角視作無法調(diào)整的。其實,我們在對話中時時都在調(diào)整自己的視角。能對話就不是相對主義。我一直說,我們不能靠把一切都歸攏到一個絕對的觀點之下來克服相對主義,真能消除相對主義的,相反是這樣一種東西:你要深入到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實實在在相信一些什么,你為自己相信的東西做點兒什么。這時候,你的信念和行動是實實在在的。但并不因此,此外的一切都是虛幻的虛假的。跟你不同的人,跟你沖突的人,他有他的實在。在具體的思考和行動中跟其他的生活理想對話、互動。是的,他有虛假的虛幻的東西,因此你要與他一爭,但這個過程是雙方的,你也有你的虛假和虛幻,你也要在這種爭執(zhí)中變得越來越實在。

如果我想的對(頭),那么,可做的事情還多得很。叫不叫它哲學?哲學死了也沒有什么關系,思想還遠遠不會死。愿意思考的年輕人,一代一代都會涌現(xiàn)。跟我們相比,年輕人有優(yōu)勢。單說外語,他們明顯比我們這代人強很多。他們受到更正規(guī)的學術(shù)訓練。但我希望他們不要把眼光拘囿在學院范圍之內(nèi),要把學術(shù)上的問題跟他自己人生的問題,跟他時代的問題連到一起。即使說到表述方式,也不要完全限制在學院論文體上。實際上,我很懷疑像從前那樣做哲學還有多大意義,需要更誠實地面對我們的真實處境來思考。

視頻請點擊

http://www.kankanews.com/a/2021-07-06/0039809308.shtml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