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 > 正文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保護西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總書記為何如此關注?

2021-07-24 17:01:2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楊蕊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西藏,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這里不僅有旖旎迷人的自然景觀,還有著悠遠厚重的文化底蘊。7月22日下午,正在西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拉薩市的哲蚌寺、八廓街、布達拉宮廣場。一張張西藏“文化名片”,折射著西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生機。

守住千年古城的文化根脈

從清晨開始,位于拉薩老城區(qū)的八廓街上,當?shù)鼐用窈蛧鴥韧庥慰桶凑枕槙r針方向轉經、游覽,石板路面被摩擦得十分光滑。街道兩側,傳統(tǒng)的藏式建筑鱗次櫛比,各色藏式商品琳瑯滿目,新潮品牌店、網紅打卡餐廳隨處可見,多元文化在這里和諧共生。

“八廓”,藏語意為“環(huán)形朝拜路”,是圍繞大昭寺形成的一條轉經道,目前居住著藏、漢、回、門巴等不同民族的群眾,是集宗教、觀光、民俗、文化、商業(yè)和購物于一身的特色街區(qū)。

上世紀80年代起,黨和政府多次修繕八廓街。在幾次拉薩老城區(qū)改造工程中,八廓街的基礎設施愈加完善,歷史街區(qū)風貌得以完好保留和進一步提升。

△俯瞰拉薩八廓街(總臺記者李旭拍攝)

八廓街是拉薩古城保護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座千年古城,拉薩擁有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等世界文化遺產,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9年至1995年,國家投入2億多元對布達拉宮進行維修及廣場擴建。2018年底,國家又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守住文化根脈,就是守住民族之魂。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接下來、傳下去

來到西藏,隨處可見一種用彩緞裝裱的宗教卷軸畫,畫面線條精細,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這就是唐卡。唐卡一詞來源于藏文音譯,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唐卡多畫于布上或紙上,傳統(tǒng)顏料以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礦物為主,歷經千百年色彩依然如新。唐卡的內容涉及藏族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堪稱“藏族的百科全書”。

△八廓街頭(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06年,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在西藏有了專門的唐卡藝術院校,唐卡、塑像及傳統(tǒng)手工技藝也已經形成頗具規(guī)模的新興產業(yè)。

目前,西藏不僅擁有8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格薩(斯)爾》、藏戲、藏醫(yī)藥浴法這3項還被列為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十年前,時任國家副主席的他在西藏博物館看到藏戲、史詩《格薩(斯)爾》被列入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時,充分肯定藏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保護發(fā)展。

2019年7月,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期間,同《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他指出,要重視少數(shù)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yǎng)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

傳統(tǒng)節(jié)慶傳承民俗文化

今年8月8日,一年一度的拉薩雪頓節(jié)將拉開序幕。到時,拉薩哲蚌寺后山上,巨幅釋迦牟尼佛像唐卡將緩緩展開,迎接新一天的曙光。這是哲蚌寺每年的雪頓節(jié)展佛儀式,標志著節(jié)日的開始。

雪頓節(jié)歷史悠久,是僅次于藏歷新年的藏族盛大節(jié)日,在每年藏歷6月底7月初舉行。雪頓節(jié)以展佛和藏戲演出為主,還有賽馬賽牦牛、民間藝術表演等,是一場藏族文化盛宴。

△拉薩雪頓節(jié)上的民族傳統(tǒng)馬術表演(圖/視覺中國)

在拉薩雪頓節(jié)、藏歷新年、那曲賽馬節(jié)等一大批傳統(tǒng)節(jié)慶得到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同時,近年來,還增設日喀則珠峰文化節(jié)、山南雅礱文化節(jié)、林芝桃花節(jié)等各種文化旅游節(jié)。這次總書記在林芝考察的嘎拉村,就是連續(xù)19屆林芝桃花節(jié)的舉辦之地。西藏的傳統(tǒng)文化正日益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在擦亮傳統(tǒng)名片、打造新名片的背后,是黨中央的深遠思考。在去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這樣闡釋其中的深意:“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視頻請點擊

http://m.news.cctv.com/2021/07/23/ARTIWrO1dJJj1iZ4oex48yP8210723.shtml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