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http://m.xomn.cn)訊:一走進臨泉姜尚工藝品車間,十幾位工人師傅正在不停的忙活著,他們手拿電烙鐵在一個個大小不同的葫蘆上畫著,不一會兒,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畫面就出現(xiàn)在葫蘆上了,這些工匠們在做的就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臨泉烙畫葫蘆。
臨泉烙畫葫蘆主要依托傳統(tǒng)文化理念和現(xiàn)代工藝的完美結(jié)合創(chuàng)造岀了多種葫蘆工藝品,通過工藝匠人能工巧手,以國內(nèi)外名家的畫稿為素材,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岀烙痕作畫,讓農(nóng)家瓜果登上了藝術(shù)殿堂,成為一種淳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民間藝術(shù)品。
安徽臨泉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姜尚)的故里,故臨泉烙畫葫蘆又名“姜尚烙畫葫蘆”。傳說,姜子牙曾用葫蘆收盡天地間的邪氣,使之國泰民安,姜尚葫蘆自古就有“富貴、吉祥”之意,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
據(jù)安徽姜尚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韓玉梅介紹,每一個成品的烙畫葫蘆的制作成功,都有經(jīng)過種植、打皮、晾曬、打磨、烙畫五大步驟,其中烙畫最為關(guān)鍵,需要烙畫葫蘆技工們一筆一劃把一個個人物或畫面熨烙在葫蘆表面,容不得半點差錯。
經(jīng)驗豐富的烙畫葫蘆工匠們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岀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shù)價值極高。烙畫創(chuàng)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更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diào),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臨泉烙畫葫蘆精致細膩,樸實無華,這些烙上“竹、蘭、梅、菊”等傳統(tǒng)中國畫的葫蘆工藝品精致典雅、蘊涵古意。2016年8月,臨泉烙畫葫蘆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前,臨泉烙畫葫蘆主要遠銷東南亞、歐盟等國,年銷售額可達4000萬元,帶動當?shù)?0名貧困戶就業(yè),貧困戶人均月收入可達2500元以上,其中6名貧困戶通過臨泉烙畫葫蘆已脫貧。
71歲的王建文一直從事葫蘆烙畫工作,由于家中兩個兒子上大學(xué),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戶,去年他家已順利脫貧了。“我在這車間干葫蘆烙畫已經(jīng)快6年,現(xiàn)在每個月通過在葫蘆上烙畫也能收入3千多元,這小葫蘆能帶我們發(fā)家致富呀!”王建文笑著告訴記者。
“我們每年都會給貧困戶提供葫蘆種苗,每個貧困戶提供5到10棵,提供種苗之后,我們通過去鄉(xiāng)鎮(zhèn)授課免費教她們葫蘆種植技術(shù),等到葫蘆成熟之后,我們再按照市場價進行回收,貧困戶只需要按照我們提供的方法在自己家門口種植葫蘆就行,基本上是零風險零成本,每年她們通過種植葫蘆也可以獲得500元以上收入,我們就是希望通過葫蘆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韓玉梅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培育了1000畝400000棵的葫蘆種苗免費提供給臨泉縣的老百姓以及貧困戶們,目的就是幫助更多的人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 張?zhí)旆?記者 楊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