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想要暑假,看看古人如何放假

2019-07-30 16:34:53 來源:“文藝星青年”官方微信號   編輯:吳巧薇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翻翻日歷,才周一!

看著放暑假撒歡的孩紙們,流下了羨慕嫉妒恨的淚水……

“臨淵羨魚”不如研究古代的放假制度,發(fā)現(xiàn)一些可供借鑒的假期。就比如唐代,除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就連兒子弱冠、老子誕辰(無為而治的老子,不是“兒子”的老子)、親屬結婚甚至九月準備冬衣都會放假……歷代都有哪些假期,這里為你一一道來。

漢:上5天休1天,放假回家洗澡啦

在漢代以前,官員也有休息制度,如秦朝時官員的休假稱呼為“告歸”,只不過自漢代起,官員休息寫入法律,有了明確的規(guī)范。漢代開創(chuàng)并確立了“五日一休沐”的制度。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漢律》規(guī)定吏員五日一休沐,讓官員回家休息沐浴、和家人團聚。

漢代時,官員上班是寄宿制,平時大伙兒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勞動,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古代的達官貴族很重視“沐頭浴身”,濕的頭發(fā)不能束冠,也就不能在朝堂“上班”了,所以漢代給了專門的假期來沐浴。該制度經歷了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代,前后共實行了 800 多年。漢代官員除了日常的做五休一,每年冬至、夏至也會各放五天假。

唐:冠假、寒衣假……變著法兒放假

到了唐代,因為大多數(shù)官員和他們的家人住在一起,因而五天一次的“休沐”變成了十天一次的“旬假”,假期一下子縮水到了一個月三天。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到:“十旬休假,勝友如云”,清晰記錄了大家趁著“旬休”舉行的聚會。

唐代春節(jié)可以放假七天,從臘月二十八開始,一直放假到初四。雖然有七天假,但家在外地的京官們也無法回家與家人團聚。因為大年初一,大家必須從暖烘烘的被窩里爬出來去給皇上拜年。

但是,別急著同情唐代人,唐代的休息日一點都不少,因為唐代有很多很多的節(jié)日,“老板”變著法兒給大家放假,簡直太幸福了有木有~~除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這種節(jié)日,兒子行弱冠禮、子女結婚、親屬結婚、五月的田假、九月準備冬衣的寒衣假、重要誕辰(老子壽辰、佛誕放假1天,皇帝壽辰放假3天)等都會放假。唐代林林總總有五十多個節(jié)日,假期達到八十幾天。

探親假:“諸文武官若流外以上長上者,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日;其拜墓,五年一給假十五日,并除程。”如果家中父母居住在 300 里以外的地方,每隔 3 年有 30 天的時間作為“定省假”;而如果家中父母居住在 500 里以外的地方,每隔 5 年有 15 天的時間作為“定省假”,這些“定省假”不包括旅程時間。(唐代《假寧令》)

婚假:“諸婚,給假九日,除程。周親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以下一日,并不給程。周以下無主者,百里內除程。”依據這項規(guī)定,官員本人結婚,要給予其九天的假期。至于周親等其他親屬結婚,也要根據關系的親疏遠近,給予其一到五天數(shù)量不等的假期。(唐代《假寧令》)

喪假:“諸喪,斬衰三年、齊衰三年者,并解官。……諸師經受業(yè)者喪,給假三日。”家中父母去世,文官解官 3 年,武官是100 天;近親去世,放假時間是 7 天、15 天、20 天、30 天不等;遠親去世,放假時間是 1 至 5 天;自己的授課老師去世,放假時間是 3 天;適逢親人忌日,放假 1 天。(唐代《假寧令》)

冠假:冠假即為加冠之禮而專門設定的假期。古時候,男子到二十歲后,都要舉行加冠之禮,以表示自己告別了童年,已長大成人。在唐代,不僅自己在舉行加冠之禮時可以享受冠假,而且其五服之內的親屬舉行加冠之禮時,也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只是在休假時間上有所區(qū)別。(唐代《假寧令》)

寒衣假:9月份左右有15天備制寒衣假,也稱授衣假!对娊·豳風·七月》中寫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這時放假是因為天氣逐漸變冷,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以便更好地迎接冬天的到來。(唐代《學令》)

除各種法定的假期外,唐代的官員還可以視各種特殊情況臨時請假。但請假要有一定的限度!短屏洹分姓f,如果有事請假,京官“職事三品以上給三日,五品以上給十日” ,且在一個月之內,不能請兩次事假。若有病請假,假期可以延長,但也要有限度,即連續(xù)請假不得長達一百天,否則就解除其職務。

唐代的休假制度比較寬松,婚假、喪假、探親假等已十分完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對倫理道德的遵行和對人性的尊重。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