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時代,在歌聲中前進

2019-09-26 15:1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吳巧薇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讓每一首歌激發(f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力量,就能把我們赤誠的心、火熱的愛匯入時代的大合唱

最近,一批新出爐的主旋律歌曲又與聽眾見面:《我們都是追夢人》《復興的力量》《時代號子》《和祖國在一起》《青春躍起來》……內容各有側重,詞曲風采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唱出了這個時代的關注。

歌詩合為事而作。主旋律歌曲之所以稱為“主旋律”,因為它總能發(fā)出時代的強音,擊中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趕,風起云涌春潮”,這是《我們都是追夢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奮進場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實干才能出成就,誰也別吹牛”,這是《時代號子》對實干興邦最質樸的歌詠;“如果不曾長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壯闊?”這是《乘風破浪再出發(fā)》對奮斗歷程的回首,對“兩個一百年”壯闊征程的展望。讓每一首歌激發(f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力量,就能把我們赤誠的心、火熱的愛匯入時代的大合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旋律。今天,即便虛擬現實等技術帶來綜合感官體驗,我們依然需要歌曲這種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為奮斗高歌、為人民喝彩。上世紀40年代,是一曲《南泥灣》,讓“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傳遍大江南北;60年代,是一曲《邊疆處處賽江南》,贊美了兵團屯墾戍邊的累累碩果;80年代初,是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西村紡花、東港撒網、北疆播種、南國打場,歌頌了農村生產力的極大解放。今天,新一代音樂人筆耕不輟,繼續(xù)寫下《脫貧宣言》《金不換銀不換》等歌曲,宣示著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決心,書寫著對綠水青山的守望。

山川河流稻香,鄉(xiāng)關家國故園,主旋律歌曲的底色是愛國。三年前,有人在香港大學演講,問及大家的啟蒙歌曲,聽眾席上,先飄來幾個微弱的音符:“一條大河波浪寬……”沒想到,全場很快齊唱起《我的祖國》。脫口而出的,不僅是共同的文化記憶,更是對這個國家發(fā)自心底的身份認同。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很多時候,語言有表達的邊界,歌聲更能交心也能暖心。呼喚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涌現出來,讓它們口口相傳、代代相傳,成為人心的潤滑劑,成為情感的黏合劑。

歌以詠志,我們絕不能小覷一首歌中蘊藏的時代力量。去年,深圳博物館收藏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創(chuàng)作手稿。這首歌詞,是1992年12月,作詞人蔣開儒一氣呵成寫就的。蔣開儒受《東方風來滿眼春》一文影響,下海闖深圳,很快將所見所聞傾瀉筆端;《春天的故事》一經傳唱,又鼓舞激勵了無數改革開放的弄潮兒;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建設再次選擇了深圳,改革開放繼續(xù)書寫著偉大且激動人心的樂章。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一曲新詞。

時代,在歌聲中前進。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時刻,面對諸多歷史性成就與歷史性變革,我們完全應該也能夠唱出今日中國的底氣與志氣,唱出繼往開來的中國精神與中國氣派。就像《乘風破浪再出發(fā)》所唱的那樣:滄海橫流,這是中國;海納百川,這是中國。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