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m.xomn.cn)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安徽理工大學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整體部署下,安徽理工大學的輔導員們堅持“抗疫”與“暖心”并舉、將“防疫”與“育人”相結合,積極主動作為。從信息摸排到精準防控,從心理支持到學業(yè)幫扶,用五種角色詮釋了學生工作隊伍的擔當。
健康排查的“信息員”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面對學校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面對分布在祖國各地的2萬7千余名學生,安徽理工大學輔導員們立刻從“假期模式”轉入“工作狀態(tài)”,持續(xù)展開“一個都不能少”的學生健康排查。每一記電話,每一條信息,都承載著輔導員們的牽掛與囑托。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于鳳超老師每天早上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查收班級填寫完發(fā)來的摸排表。盡管每日的摸排讓于老師對這些表格爛熟于心,他依然堅持對學生的活動范圍、有無發(fā)熱癥狀等情況逐一認真核查,建立工作臺賬。通過“今日校園”平臺,于鳳超發(fā)起了《我們應該寫好的“防疫日記”》倡議,要求全體學生黨員以實際行動,以身作則做好疫情的防范和宣傳工作,并帶動身邊的同學寫好“防疫日記”。學生每天反饋,他每天統(tǒng)計,以便學校、學院、輔導員都能了解學生每一天的情況。對身體不適的學生,他第一時間給予關注,讓學生感受到來學校和老師的關愛。
1月31日晚,正在江蘇與家人共度春節(jié)的外國語學院輔導員秦鎮(zhèn)老師在接到學院黨委書記的一個電話后,第二天一早就回到安徽淮南。他在返程途中迅速創(chuàng)建了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組微信群,并邀請班干部加入了學院--班級兩級“戰(zhàn)疫情”聯防聯控微信群。他克服各種不便和困難,確保所帶的208名本科生22名研究生全部按照學校部署完成“輔導貓”平臺的接入,累計向學生發(fā)送重要通知4次、信息采集任務1084人次,召開線上會議3次,線上溝通交流記錄數千條,確保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同樣組建起來的還有來自不同學院的“疫情工作黨員小分隊”、由班長、團支書、學生黨員組成的“疫情防控突擊隊”等等。輔導員們充分發(fā)揮班委和學生黨員的作用,號召青年學生們積極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及時響應學校有關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部署。
傳播正能的“宣傳員”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是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紀旭老師的工作QQ簽名。從當初帶的80初到現在的00后學生,他深諳每一屆學生的特點和規(guī)律�,F在的學生活躍在網絡平臺上,他就以“說說”形式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很多學生看后紛紛點贊,成了紀老師的忠實粉絲。近期,紀旭老師的“說說”主題變成了“抗疫”。1月27日,從第一篇說說《虛驚》開始,他接連發(fā)了《辛苦了,班長!》、《在感動中去品味》和《堅持》等15篇說說。同學們通過這種輕松、明快的閱讀,了解到疫情的形勢,感受到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心和班長的辛苦,也都能積極支持各類統(tǒng)計工作和堅持每日的健康打卡任務。這種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去接受,教育效果非常明顯。
2020年的春節(jié),微信群的疫情防控氛圍遠超過了新年的氛圍。輔導員的腦袋里始終繃著一根弦,關心著學生的健康狀態(tài),關注著工作群中是否有學校最新布置的任務。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丁玲玲老師每天活躍在所帶的9個班級群中,“手機不離身、24小時不關機”,時不時給學生發(fā)個“抗疫紅包”,提醒大家“少出門、勤洗手、戴手套”。她撰寫網文引導學生積極應對疫情挑戰(zhàn);從“抗疫”故事中選取素材,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帶領學生黨支部制作“為武漢加油”視頻,鼓勵學生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付出愛。這些點點滴滴的教育就是丁老師在2020年給學生上的思政第一課。
志愿服務的“引導員”
大學生志愿者是抗疫志愿行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堅守在各個疫情防控檢測點,排查登記人員、測量體溫;在社區(qū)、村莊、路口宣傳防疫知識,提醒人們提高防護意識。大學生參加志愿行動,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學生的成長,更是教育者的責任。
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積極組織動員,號召學生利用返鄉(xiāng)的契機,加入當地志愿服務隊伍。作為計算機學院團學負責人,范濤老師在各年級團支部開展“青春戰(zhàn)‘疫’,與‘理’同行”線上主題團日活動,鼓勵廣大團員作為志愿者積極參加家鄉(xiāng)防疫工作;趙威老師所帶的學生干部自主發(fā)起“‘疫’路同行,共戰(zhàn)‘疫’情”線上募捐活動,此舉得到了湖北慈善總會的高度評價;李恕洲老師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帶頭為武漢疫情防控捐款,積極引導和鼓勵學院e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參加到當地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當中,撰寫發(fā)布的志愿者疫情防護宣傳文稿,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高度認可。他經常提醒學生,在志愿服務的同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截至2月19日,計算機學院共有25名學生志愿者服務于抗疫第一線。
線上學習的“指導員”
安徽理工大學醫(yī)學院的輔導員布馬力亞木·司馬義老師在假期里當起了同學們的“小主播”。遠在新疆的她利用互聯網組織線上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司馬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知識和學校對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和重要通告。臨近“線上開學”,她還通過視頻開展學生選課、上課等工作的在線答疑,鼓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進行學習。
為了幫助同學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趙威老師制定“學習任務三分配,教學效果三匯總,學習方式兩結合”的學習方案。要求學生英語單詞“每天打卡”,在線督促學生落實早、晚8點的“晨讀晚誦”英語學習計劃。他還充分利用騰訊視頻會議軟件,固定時間開展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的學習和討論;通過“每周三級匯總”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效果。
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周昌貴老師針對同學們普遍關心的“網課”、“轉專業(yè)”、“重修選課”等問題,一一進行在線解答。面對即將到來的學期,督促同學們在線制定新學期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充實“宅時光”。確保同學們保持穩(wěn)定學習節(jié)奏,停課不停學。
呵護心靈的“守門員”
這個寒假,安徽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李雙雙老師比平時更忙了,一方面,作為輔導員,李雙雙迅速建立聯動網絡化管理反饋機制,每日進行全年級494名學生的健康報送;另一方面,作為專業(yè)的心理學科班出身的人,他深知當前緊迫的疫情防控工作形勢下,同學們可能產生的焦慮與困擾,他及時關注學生思想狀態(tài),開展“網上談心談話”,傳達防疫工作要求部署,進行科普宣傳和心理教育,確保談心談話覆蓋到每一位學生。通過QQ,微信發(fā)布《關于面向全校師生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及網絡輔導服務的公告》、《理性“看”疫,堅定“抗”疫—安徽理工大學師生心理支持手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調適指南》,強化學生積極心理。編寫《調整狀態(tài),抗擊疫情》,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對疫情的正確認知,建立積極正向思維和行為,學會緩解焦慮、恐懼情緒等,學會隔離信息,引導不要過度關注疫情信息、注意身心和諧。同時他還發(fā)揮專長優(yōu)勢,通過不同方式,為社會上有需求的人們提供免費咨詢服務和心理援助,宣講防控知識,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精神慰藉,疏導情緒,減壓降負,引導人們堅定信心,培樹健康心態(tài),為全民眾志成城抗疫情貢獻力量。
在安徽理工大學的學工隊伍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這樣的人,他們堅守在一線,用真心真情守護著學生的健康與安全。他們用輔導員三個字,用力度和溫度,為抗擊疫情貢獻了磅礴力量!他們的堅守與努力,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趙寧 施培松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吳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