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夜山明》11月6日正式于中國臺灣院線上映,這是安徽首部電影登陸中國臺灣院線。本片斬獲2018美國好萊塢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新人導演獎及最佳外語片提名,并于2019年作為亞太影展(臺北)觀摩片。
本片導演夜山明,當代藝術家、作家、導演、音樂人。
影片描述了一個十八歲來合肥上大學的美術生張小雨,在這個城市里,自己的“天才藝術”屢遭失意,直到失落離開,去了徽州的古村落,后而久居山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近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主角張小雨經歷了從懵懂到思量,從輕狂到堅強,從堅強到無懼的生命過程,而這一過程也影響了其在電影中的創(chuàng)作內容。
電影中,生命本身就是大自然的過客,我們探尋什么?得到什么?追憶和緬懷什么?個人的價值?生命的體驗?留下足跡而非荒漠。夢想是什么?夢想是落地生根,發(fā)芽成長。心懷坦蕩即心存希望。是對自我的審視,是人與自然的共融。
導演夜山明(張雨輝)從編劇、導演、主演包括電影的主題曲、插曲創(chuàng)作均由其一人完成,完成了新時代導演的作者式影片創(chuàng)作,具有極強的代表意義。影片在在敘事上通過插敘、倒敘等方式打破了固有的劇情片敘事形式,包括形式上的獨樹一幟,正是因為夜山明從繪畫出發(fā)。夜山明三歲習畫,從中國畫到油畫,個人風格非常明確,尤其是他在當代水墨上的創(chuàng)作方向,令人耳目一新,而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也深深地印記在電影藝術的表達里。
新時代的電影創(chuàng)作內容應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用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鼓舞觀眾,而這一點,《夜山明》做到了,導演本身的故事也是電影的故事,從一個少年到一個天才藝術家,其成長的過程跌宕起伏,經歷重重困難,最終獲得了成功,在魚龍混雜、急功近利、娛樂至死的電影市場,本片《夜山明》猶如一股清泉流向大眾視野,值得褒獎,當代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性正在實現。此部電影是藝術家的一種探索,電影的探,音畫的探索,生命的探索,以徽州為背影,闡述了一個畫家音樂人對生命追求的看法。
夜山明作為新一代青年藝術家杰出工作者,不僅在實現個人藝術理想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作更好的藝術作品與群眾互動與人民接軌,為全球藝術增光添彩。
我只是個熱愛畫畫的大孩子,閑暇之余寫寫劇本寫寫音樂,慢慢的發(fā)現了藝術的循環(huán)與繪畫根本的意義所在,我把此種行為稱之為“音畫對話”它是藝術的一種可能性,它更是我生存下去的理由’如今看來它更像是我的一種所謂偉大藝術理想,幸運的是,我在慢慢實現它,夜山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