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 大法 王恒/漫畫
5月23日,遼寧一校長釣魚執(zhí)法沒收學生手機的視頻走紅,視頻中校長讓主任拿著生日蛋糕去教室給老師慶祝生日,并稱拍完照片就分蛋糕,學生們興奮拿出手機拍照,結(jié)果溫馨的畫面秒變,校長指著拍照的三名同學交出手機。隨后拿著蛋糕去下一個教室。網(wǎng)友調(diào)侃:套路太深,把學生給玩壞了,一個蛋糕釣出多少部手機。(5月25日《重慶晚報》)
學生攜帶手機進入學校,確實是一個令學校頭疼的問題,以至于一些學!皻饧睌摹,把從學生沒收來的手機被扔進水桶,用錘子砸爛。這樣的做法因為涉嫌侵權(quán)和違背教育規(guī)律,都被批評叫!,F(xiàn)在校長以誘惑的方式來沒收學生手機,看起來是溫柔了不少,其實和強制砸手機沒什么兩樣。
我們不否認學校在“手機戰(zhàn)”中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一個好的心愿要用好的辦法來實現(xiàn),以錯矯錯的結(jié)果只能是錯上加錯。學校在學生面前給老師慶祝生日,可以讓學生更具象地理解尊師重教,理解相互關心,但沒收手機的結(jié)果是讓學生覺得老師都是騙人的,剛剛有的那一點感動變成了憤怒,未免讓孩子們過早地體會了什么叫“社會的艱險”。
學校一直在努力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當一個校長對學生上演“溫柔的誘惑”時,將教育中的欺騙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來實施,學生心里原有的信任,對老師的友好,頃刻蕩然無存。
一種可能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絕不應該用另一種更嚴重破壞社會基本道德底線——互相信任的行為去矯正,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成績,更在于培養(yǎng)健全人格,用透支信賴去強力阻止一種弊端,后果更甚。
或許有人說,難道教育就不能使用“善意的謊言”?當然可以有“善意的謊言”,但其導向的結(jié)果必須是正向效應。比如,老師鼓勵學生:只要你能一直堅持上課不玩手機,相信你的成績會大幅度提高。即使這個學生做到了上課不玩手機而成績沒提高,但他不會認為老師不講誠信,而老師也會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所以不會導致負向結(jié)果。
既不能一刀切地嚴禁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又要不讓學生使用手機影響正常學習,這確實很難,這就更需要創(chuàng)新合法合理合情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以錯矯錯,把創(chuàng)新變成創(chuàng)傷。畢竟,建立基本信任和互信的環(huán)境很難,但摧毀它卻非常容易。
□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