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不治己 王恒/漫畫
“孩子上學期視力還是5.0,現(xiàn)在只有4.6了。”近期,多地眼科門診中小學生就診人數(shù)明顯增加,其中不少孩子視力下降甚至出現(xiàn)近視癥狀,導致家長焦慮。有商家借機推出各類視力矯正產(chǎn)品,宣稱能提高視力、摘掉“小眼鏡”。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部分產(chǎn)品效果不實、資質不明、價格過高,有些還存在損傷孩子視力健康風險。(6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
市面上出現(xiàn)的“花式治眼”與“治眼神器”,很可能是不靠譜的。比如,據(jù)專家介紹,在電商平臺推銷話術中被包裝成權威理論的“貝茨理論”,其實與近視治療技術并無直接關系!疤柲芰烤摹睂档驼嫘越暃]有效果!6D”“8D”等貌似“高大上”的技術無非是為使用者制造一種“望遠”的視覺環(huán)境,效果與抬頭遠看差不多。
一方面是商家宣傳的高大上、新奇特的“花式治眼”與“治眼神器”,而另一方面卻實際成效不咋地,甚至更會給青少年帶來一定傷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亂象。于此,筆者以為,對此應強化監(jiān)管執(zhí)法,比如,涉嫌虛假宣傳的應拿出切實可行的懲治措施;還如,對于不靠譜的“治眼神器”更須依法下架處置。同時,也有必要強化消費警示。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應該增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應該認識到,在目前醫(y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徹底治愈。根據(jù)要求,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shù)”“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于此,消費者對于商家的宣傳及產(chǎn)品,切莫盲目信任與嘗試。
與凈化市場同樣重要的是,要從保護好孩子的眼睛入手。用眼不健康,導致孩子視力下降甚至近視,對孩子來說,是影響其一生的大事。與其事后彌補,遠不如事前防范。比如,專家就建議,學齡前兒童一天最多看半小時電子屏幕,小學生每天最多看40分鐘,調整房間光線亮度、屏幕對比度以緩解眼睛疲勞……這些理應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
□ 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