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宋詩選注》中,入選了一首有名的詩(一些有名的詩沒有入錢鍾書“法眼”當(dāng)選),南宋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字眼上很簡單的一首詩,似乎用不著多解釋,可這首詩的后邊,錢鍾書卻有一節(jié)不短的追根溯源。他開口便指出:此詩“其實脫胎于陸游《劍南詩稿》卷十八《馬上作》。”陸游的詩是這么寫的: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果然,后面兩句幾乎套用,最后一句只差一字?上噍^之下,錢鍾書以為葉紹翁:“第三句寫得比陸游的新警。”錢鍾書這般說似乎還不夠,又從另一位宋代詩人張良臣集子中尋出一首《偶題》來:
誰家池館靜蕭蕭,斜倚朱門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
整個描述跟葉紹翁的詩更像了。可錢鍾書以為:“第三句有閑字填襯,也不及葉紹翁的來得具體。”追到這里,在一般讀者看來,已經(jīng)很夠了,可錢鍾書還沒過癮。他還往上走,以為這種景色,“唐人也曾描寫。”譬如溫庭筠有一首《杏花》,其中兩句是:“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還沒到根,錢鍾書又尋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中的兩句:“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與葉詩這么一致,該到頭了吧?不,吳融還有一首《杏花》,其中兩句:“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原來葉紹翁的詩句是如此曲折而來。
盡管這般追溯,可葉紹翁詩作卻入選《千家詩》,古今傳誦,其他與其有這般淵源、這般相似,甚至是此詩前身的作品,卻為何不能獲得如此聲譽呢?錢鍾書如此解讀:“但或則和其他的情景摻雜排列,或則沒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寫得這樣醒豁。”□
楊建民 據(jù)《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