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臨近,年貨上場,以前年貨少不了雞鴨魚肉、各類新鮮水果等冷鏈食品,但近日,多地進口車厘子、雞翅等食品飲料外包裝或內表面紛紛檢測出核酸陽性,讓群眾多了一份擔憂,冷鏈食品還能買嗎?還能放心吃嗎?購買冷鏈食品時需要注意什么?怎樣處理冷鏈食品才安全?本期健康周刊收集整理了權威專家的觀點,希望能給你滿意的解答。
冷鏈食品還能買嗎?
中國科協(xié)科學辟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fā)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中提到,在全球8000多萬確診病例中,到目前還沒發(fā)現(xiàn)因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也就是說,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是可以食用的。
疫情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兩項法規(guī),將“冷鏈物流”的管理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進口產品及包裝被檢出陽性也表明我國的疫情防控措施非常嚴格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目前沒有新冠病毒經(jīng)食物傳播的證據(jù)。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新冠病毒主要經(jīng)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的密切接觸傳播,經(jīng)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冷鏈到底是個什么“鏈”?
冷鏈是指某些產品在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使用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溫環(huán)境下,減少損耗,防止污染和變質,以保證產品安全的特殊供應鏈系統(tǒng)。
冷鏈已經(jīng)深入百姓生活,可以說,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冷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條“鏈”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藥品、疫苗)等。當然,其中與生活交集最緊密的還是冷鏈食品,冷藏冷凍類食品在冷鏈物流中始終處于規(guī)定的低溫環(huán)境下,可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
采用冷鏈物流運輸?shù)氖称罚纫话闫胀ɡ洳厥称返馁A存期長一到數(shù)倍,通過流通環(huán)節(jié)控制溫度,能有效降低微生物生長和食品腐敗。同時,在冷鏈物流的過程中,通過氣體調節(jié)的方法,抑制果蔬采摘后的呼吸狀態(tài),從而達到果蔬保鮮的效果?梢钥闯觯滏溛锪鲗μ岣呶覀兊纳钇焚|、便利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為何冷鏈食品容易“中招”?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曾表示,新冠病毒污染其實與產品是魚、蝦、雞翅,還是其包裝并無關系,關鍵是冷鏈環(huán)境,在全程-18℃的低溫條件下,怕熱喜涼的病毒更適合存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曾對病毒的存活環(huán)境進行科普,她指出,“一般情況下,病毒在冷鏈上能較長時間存活。在我們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一般病毒處于4℃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而在-20℃以下的環(huán)境,可以長期存活達20年左右。當然,不同的病毒存活時間也不一樣。”
冷鏈中的新冠病毒從哪來?
2021年1月8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周鵬在《科學Science》上發(fā)表文章《新冠病毒的跨種群傳播》。文中指出:目前全世界仍未確定COVID-19病原體的直接來源。
這一年多來,報道的冷鏈產品上被檢出新冠病毒,多數(shù)都是在進口冷凍生鮮外包裝上,其中“中槍”最多的就是水產品。
但這些外包裝的病毒到底是從哪里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定論。只是判斷可能沾染了感染者的飛沫等,也就是說,可能是人傳物。
如果生產國,特別是生產地的疫情沒有結束,冷鏈從業(yè)人員被感染的風險高,食品表面被從業(yè)人員污染的風險就高。
食品生產和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yè),特別是在冷鏈包裝和運輸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讓機器幫助完成。目前在國外很多地區(qū)疫情得不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如不切斷污染源頭,就會不斷在冷凍食品及包裝上檢出病毒陽性。
購買冷鏈食品時需要注意什么?
購買時要做好個人防護,正確佩戴口罩。
到正規(guī)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不購買來源不明產品。
避免徒手接觸食品及包裝表面,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
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
購物后及時用酒精棉片或洗手液清潔雙手。
怎樣處理冷鏈食品才安全?
保持廚房通風,對廚房的臺面、器皿表面經(jīng)常清潔并擦拭消毒。
避免直接沖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濺灑污染,可用浸泡搓洗方式。
清洗或接觸冷凍食品后應先洗手再接觸熟食;將生、熟食物分隔存放。處理冷鏈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砧板等應單獨放置。
烹調食用冰凍海鮮時注意什么?
烹調食用冷凍冰鮮食品時應燒熟煮透,注意環(huán)節(jié)衛(wèi)生。
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食品。
多人就餐時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蔡富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