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食用油炸食品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聞,很多人也將油炸食品劃分到“垃圾食品”的范疇。與此相比,“非油炸食品”聽起來安全、健康很多。同時,不少商家在推廣、銷售非油炸食品的時候,都會加入一些健康概念,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非油炸不代表就不含油
那么,非油炸食品是不是可以放心吃呢?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湖北省武漢市質(zhì)檢所食品中心專家李珺介紹,“非油炸食品并非不含油,只是其過油方法不同于油炸食品,用的是熱風烘干噴淋食用油工藝。”
其次,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低脂。李珺表示,“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熱量—般更低—些,但有時也會更高。例如蝦條、脆條等膨化食品就是非油炸食品,然而其脂肪含量通常在15%以上,有時甚至高達30%,毫不遜色于油炸食品。”
非油炸不能就放心多吃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提醒,“整體而言,非油炸食品所含的油脂只是相對略少,但仍然保持了高熱量的特性,肯定不能因為非油炸的概念就放心多吃。”
另外,非油炸食品也未必不含致癌物。據(jù)《健康時報》報道,油炸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丙烯酰胺,非油炸食品中也可能有。比如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焙出來的,烘焙的溫度往往在200℃以上,有時甚至比油炸的溫度還要高,而當烘焙溫度超過140℃時,薯片中就有可能產(chǎn)生丙烯酰胺。
由此可見,非油炸食品也不能過多食用。
食用前一定要看配料表
《健康時報》建議,大家在食用食品前可以通過看配料表來判斷這個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舉例而言,如果某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熱量原料,那么這種食物的熱量肯定低不了,切勿多吃。值得注意的是,《今晚報》介紹,對于現(xiàn)在市場上在售的不同零食來說,其“營養(yǎng)成分表”的標注標準并不統(tǒng)一,有些以100克為單位,有些則以30克或40克為單位,很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讀。對此,消費者一定要仔細查看,切勿因為誤讀營養(yǎng)成分表而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