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德寫給女兒鄧穎超和女婿周恩來的家書
“我和老太爺一切如恒,均安適。可放心勿念。惟生活程度,較去年上半年,糧物一切,價昂二三倍以上。此地民風,皆習慣勤勞,十之八九,均可自食其力。雖感生活太高之苦,但地方民情,尚稱安靜……”這是鄧穎超母親楊振德寫給女兒鄧穎超和女婿周恩來的一封家書,字里行間飽含著一位母親對女兒女婿的掛牽。
這封家書如今被保存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信紙長25厘米,寬22.5厘米,共2頁,是楊振德用毛筆在黃色熟宣紙上書寫的。
隨信附有一個牛皮紙信封,信封為直式,封面上印有紅色長方形方框,楊振德毛筆手書“重慶曾家?guī)r五十號盧競?cè)缦壬照垊谕邹D(zhuǎn)鄧穎超先生親啟 貴陽青巖鎮(zhèn)寄”。
“這封家書的內(nèi)容不長,字跡工整,遣詞用心,語言樸實,看得出來,楊振德是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女性。”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陳列保管部副主任李勤說。
李勤介紹,1876年,楊振德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個仕宦家庭,自幼酷愛讀書,培養(yǎng)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深受父親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影響,年幼的楊振德就萌生了尋自由、求解放的熱切愿望。14歲時起,她就懂得,婦女要自尊自愛,首先要自強自立。
25歲時,楊振德與一位廣西武官鄧廷忠結(jié)婚,后生下女兒,取乳名玉愛,學名文淑(后由本人自己改名為“穎超”)。“作為女兒的啟蒙老師,楊振德一直非常重視對鄧穎超的教育,即使日子過得清貧,也絲毫沒有放松對女兒的教育,她獨立自強、逆境求生、樂觀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女兒。”李勤說。
根據(jù)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的研究人員仔細考證,這封家書是1940年4月2日,楊振德寫給女兒鄧穎超和女婿周恩來的,這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封楊振德寫給女兒的親筆家書。雖只有短短兩頁紙,但可以從中讀出楊振德與鄧穎超之間細膩深沉、親密無間的母女之情。
既然是家書,少不了報平安的內(nèi)容。“我和老太爺一切如恒,均安適?煞判奈鹉睢”“信中的‘老太爺’指周恩來的父親周劭綱。日本占領武漢以后,八路軍貴陽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經(jīng)桂林轉(zhuǎn)移到貴陽的抗日革命家屬,其中就包括鄧穎超的母親和周恩來的父親。”李勤說。
“惟生活程度,較去年上半年,糧物一切,價昂二三倍以上。”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當時貴陽的民眾生活困苦,物價飛漲。“在這樣的經(jīng)濟條件下,楊振德的生活肯定十分艱辛,但即使這樣她也沒有給女兒女婿添任何麻煩,而是自己默默忍受,這也能看出楊振德是一位很堅強、很獨立的女性。”李勤說。
長年坎坷奔波的生活影響了楊振德的健康,1940年11月18日,楊振德因病不治去世。鄧穎超在后來回憶:“我媽媽是一位平凡的婦女,慈祥的母親,她的一生是很曲折坎坷流離的一生。她具有獨特的性格,反對一切封建習俗,追求進步,向往大同世界,有自強自立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她對我的教育和影響起了很好的作用。”
專家認為,在鄧穎超的青少年時代,楊振德?lián)狃B(yǎng)女兒成長,支持女兒從事學生運動;鄧穎超走上革命道路后,她又以行醫(yī)之長,協(xié)助女兒女婿從事革命事業(yè)。可以說,楊振德的一生,對女兒鄧穎超的性格和人生有著深刻影響。綜觀楊振德的一生,她是一位育女成才的成功母親,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記者邵香云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