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給人的感覺是不茍言笑、一臉嚴肅,但魯迅也有幽默的一面,偶爾還講個笑話作樂。
一次,魯迅給身邊的人講笑話:有戶人家,父母外出,把10歲的孩子留在家里。有客人來,問:“令尊、令堂上哪兒啦?”孩子不懂令尊、令堂是什么意思,于是眼看著客人而默不作聲。
父母回來后,孩子問父親:“令尊、令堂是什么意思?”父親怒斥道:“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娘,呆蟲!”孩子被訓斥得云里霧里,但記住了這三句話。過了幾天,父母外出,客人又來問,這次孩子振振有詞地回答道:“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娘,呆蟲!”客人無可奈何,哭笑不得。笑話有些苦澀,它諷喻為人父母,對孩子,豈能只知一味呵斥,而不善教育!
20世紀30年代,上海“左聯(lián)”有些作家患上了比較嚴重的主觀主義的毛病。一次文藝座談會上,有人請魯迅先生談談這個問題。魯迅沒有發(fā)表長篇大論,而只是講了兩個小笑話。
第一個小笑話叫“金扁擔”,講的是有兩個農(nóng)民,每天都得挑水。有一次,他突發(fā)奇想,皇上用什么挑水呢?接著又自己回答:“一定是用金扁擔。”
第二個小笑話叫“吃柿餅”,說的是一個農(nóng)婦,一天清晨起來,覺得很餓,她就想,皇后娘娘該是怎樣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覺醒來就叫:“大姐,拿一個柿餅來吃吃。”聽罷魯迅講的笑話后,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后合,無不為魯迅先生妙語解說而拍手叫好。
魯迅講的笑話,不僅是供人莞爾一笑,而且還包含著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世事的針砭。
張雨 據(jù)《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