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秋涼日重,轉(zhuǎn)眼又近中秋。華燈初上時分,去單位有點事。剛出小區(qū),走到大街上,迎面只見大半個斑駁的月亮,高懸于夜空中。是的,斑駁,而非皎潔。仿若有桂樹隱約可見,有嫦娥哀婉幽怨的嘆息聲可聞。沒有星星相伴,斑駁的月有點孤單。單位所在的南天大廈,有的是萬家燈火,散落在月下,一樣的閃耀,卻沒有眾星捧月的情調(diào)和氣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月亮還是當(dāng)年那個月亮,只是已物是人非了!無邊月色,惹人遐思。想多了,又難免傷感。
隨著年歲的增長,兒時的場景與回憶,不時地在腦海中閃現(xiàn)回放。幼年,小小的我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往返于縣城和五里外的麒麟橋,早出晚歸。“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月華如白練,星空耀眼明,長長的路,慢慢地走,父親踩著載了我們一家四口的自行車,行過田野池塘、村舍屋宇,四周靜謐,只聽見一家子的歡聲笑語。而我,坐在父親身前的車大杠上,喜歡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天邊的月,好奇地問大人,好端端的,雪白亮堂的月亮,怎么會“發(fā)毛”?如今,披著如水的月光,昂起腦袋看月亮、數(shù)星星的閑情與詩意,盡皆歸寂于歲月的長河,難再尋回了!
到念初三時,開始有晚自習(xí)課了,父親又用自行車載著我上放學(xué)。月亮投影在市橋河上的清輝,被河水潤澤得柔媚又亮麗。那時,有一首流行歌曲《月亮走,我也走》風(fēng)靡大街小巷。每當(dāng)父親和我在月光下顛簸,月亮緊緊跟隨,就會不由自主地哼唱這首歌。我說,“爸,要是我們永遠這樣,我就坐在你的自行車上該有多好啊。”父親頓了頓,佯怒道,“沒出息!”幾十年過去,父親還經(jīng)常蹬著那輛早已破舊了的自行車,在生活里奔波,可是,他已載不動我了。
春花秋月、夏風(fēng)冬雪,共同演繹了四季的不盡風(fēng)情。月至中秋分外明,且寄托承載了人們更多的思緒情感和美好愿景。記得,住在魁星閣邊時,家里有個小院子,每逢中秋節(jié),一家人吃過晚飯,母親都會鄭重地擺上石榴、菱角等應(yīng)節(jié)蔬果,把大盤的廣式月餅切成八瓣,然后喊我們出來拜月賞月。很有儀式感,F(xiàn)在回想起來,依舊是溫情滿滿,和樂洋溢。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炎黃子孫,千秋萬代,普天之下一直共享著這輪明月。遠在故鄉(xiāng)的親人,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仰起頭,我們就可以看見同一個月亮,這是人世間多么美好的事情。李白那句婦孺皆知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更是將故鄉(xiāng)與明月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明月千里寄相思,牽連我們情感的共同載體,至中秋之夜,變得圓滿,讓人感慨萬千。從未遠離家門的溫室花朵是幸福的,眼里心中的月如此完滿而皎潔,人生單純美好得如同線條細膩、色調(diào)明快的工筆畫。其實,在中秋夜,天邊的月圓里,既藏著團圓的歡喜雀躍,也有離散的凄楚思念。故鄉(xiāng)、故人和親情,此刻糾結(jié)纏繞,難解難分。月是故鄉(xiāng)明。無論是誰背井離鄉(xiāng),故鄉(xiāng)都將是心中永遠的羈絆。
今夜,月下暗自祈禱:愿父母康健,記憶涌上心頭時,俱是溫馨甜美,明月朗朗,人間無恙!
安徽南陵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