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24H > 正文

阜陽:鼓勵老百姓說出心里話,說出那些問題難解決的話,促進民意表達和黨委政府工作良性互動!

2022-05-25 19:33:05 來源:政事兒   編輯:楊文藝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領導干部如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怎樣提升領導干部網上群眾工作能力,是擺在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去年11月,安徽阜陽市“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平臺正式上線,通過開展“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活動,為群眾解難解煩解惑(簡稱“兩有三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半年過去,阜陽這項“線上社會”治理模式成效如何?近日,阜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白曉云撰文分享阜陽經驗。

白曉云坦言,易發(fā)頻發(fā)的負面輿情,屢屢讓阜陽在奔跑中意外“跌倒”,不僅損害了城市形象和美譽度,而且挫傷了基層工作積極性,還易引發(fā)種種不良情緒,動搖人心、干擾工作,影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成效。這些年,負面輿情問題一直困擾著阜陽。

阜陽自去年11月起創(chuàng)新形式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開展“兩有三解”,鼓勵老百姓說話,說出心里話,說出那些問題難解決的話,目的是促進民意表達和黨委政府工作良性互動,推動“家里的事由家里人商量著辦、阜陽的問題就在阜陽解決”。

白曉云說,“兩有三解”作為阜陽對城市治理的有益探索,架起政民溝通的“連心橋”,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巧抓手”,構筑網上輿情的“蓄水池”,鍛造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群眾冷暖網先知,網上訴求無小事。只有“時時放心不下”才能換來群眾“事事放得下心”,形成推動黨心民意同頻共振的磅礴合力,讓阜陽在高質量發(fā)展的追趕跨越中身姿更挺拔、腳步更穩(wěn)健。

(資料圖)

以下為白曉云文章全文:

網上“兩有三解”:阜陽在奔跑中防“跌倒”的源頭舉措

安徽阜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白曉云

發(fā)展高質量需要治理提效能、社會大穩(wěn)定。伴隨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線上社會”治理日益成為新的重要課題。阜陽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在試點基礎上,自去年11月起創(chuàng)新形式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開展“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活動,為群眾解難解煩解惑(以下簡稱“兩有三解”),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消解負面輿情,努力為追趕跨越、勇當皖北振興排頭兵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有話請您說”——暢通網上民意渠道,構筑輿情“蓄水池”

如今的阜陽,是長三角聯(lián)動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雙橋頭堡”,從“承東啟西”邁向“左右逢源”,從“兵家必爭”邁向“商家必爭”,由“大塊頭”邁向“大勁頭”,從“知名度高”邁向“美譽度高”,在全國的區(qū)位和戰(zhàn)略疊加優(yōu)勢正在顯現(xiàn)。

而作為皖北千萬人口的后發(fā)地區(qū),由于發(fā)展基礎薄弱、民生欠賬較多、社情網情復雜,阜陽一度是安徽的“輿情大市”“信訪重市”。易發(fā)頻發(fā)的負面輿情,屢屢讓阜陽在奔跑中意外“跌倒”,不僅損害了城市形象和美譽度,而且挫傷了基層工作積極性,還易引發(fā)種種不良情緒,動搖人心、干擾工作,影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成效。這些年,負面輿情問題一直困擾著阜陽。

如同信訪,輿情也是口碑,說到底是人們的心情,反映的是群眾的呼聲、愿望、困難和要求。一定程度上說,輿情反映熱烈說明群眾訴求強烈,輿情傳播度高說明群眾關注度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面對網民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曾經一度在基層出現(xiàn)“兩個極端”:要么持有“鴕鳥心態(tài)”“隨它去”,不把輿情當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任其發(fā)酵,最終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么陷入“對手思維”“管死它”,把輿情當敵情,視網民為對手,簡單地“封堵刪捂壓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凡此種種,干部的“不像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聽話”,老百姓也變成了“老不信”。群眾遇到問題怎么解決,就像一句流行語所說的,“信訪不如信網、上訪不如上網”,常常向各大媒體平臺投訴爆料,借助網絡輿論達到個人目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贏得民心,首先要了解民意;ヂ(lián)網時代,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阜陽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給出了網上“兩有三解”的定位:鼓勵老百姓說話,說出心里話,說出那些問題難解決的話,目的是促進民意表達和黨委政府工作良性互動,推動“家里的事由家里人商量著辦、阜陽的問題就在阜陽解決”。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傾聽和溝通。社情民意通達才可防“言塞湖”。為此,統(tǒng)籌運用傳統(tǒng)方法和新型方式,從“耳畔”到“指尖”,從大屏到小屏,廣開渠道、廣開言路,提高對民意的吸納力、對民怨的化解力,做到既讓群眾“有地方說話”,又可以“有話好好說”、“說了不白說”,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家園感、歸屬感。

“有事我來辦”——建立協(xié)同處置機制,解決問題“在源頭”

圍繞群眾反映的問題“網上有人看、網下有人辦”,建立“四全”機制,清單化、閉環(huán)式推進,探索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阜陽模式”,書寫以人民為中心的“阜陽答卷”。

搭建“傾聽全覆蓋”線上線下平臺矩陣。順應“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大趨勢,借助新華網技術力量,整合組建“1+8+N”平臺矩陣,即上線1個市級總平臺,主要有“阜務為民”系列微端和群圈,并設立8個縣(市區(qū))分平臺和城管、市場監(jiān)管等若干重點行業(yè)分平臺。同時,整合建成全市統(tǒng)一的12345政務服務熱線,將熱線及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市長信箱、媒體熱線、輿情監(jiān)測等渠道收集的問題,一并納入總平臺進行流轉,構建由各分平臺分頭搜集、總平臺匯總交辦、“一口子出一盤棋抓”的工作格局。

構建“事全解”責任落實閉環(huán)。各級各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對于總平臺交辦的事項,堅持首接首辦、即接即辦,制定流程圖,建立臺賬單,形成“反映—受理—交辦—督辦—反饋”工作閉環(huán),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急事和簡易事項,2個工作日內辦理回復;一般問題,5個工作日內辦理回復;復雜問題經會商后,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共同辦理;需較長時間辦的或政策不允許辦的,向群眾解釋清楚。設立“辦理不滿意”專區(qū),瞄準最后未處理完結的問題啃“硬骨頭”、攻“卡脖子”。只要事情在理,再難也要辦,化解民生難題和企業(yè)之急沒商量。

建立“全過程”監(jiān)督考核體系。定期將群眾訴求的辦理量、辦結率、滿意度進行“亮曬比”,對市直部門每月公布前5名和后5名,對縣(市區(qū))每月公布前3名和后3名,對連續(xù)2次倒數(shù)后三位的進行約談整改。“亮曬比”結果,作為機關效能、信訪、輿情把控等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工作監(jiān)督,先后聘請了47名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50名市內外媒體人士、市民代表,擔任“兩有三解”監(jiān)督員。并在阜陽日報和廣播電視臺開設“回音壁”欄目,報道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辦理情況,推動立行立改,傳導整改壓力。

創(chuàng)設“全網參與”“新媒體茶座”;ヂ(lián)網是開放的,始終以開放的姿態(tài)走網上群眾路線。在全國率先定期舉辦“新媒體茶座”,宣傳網信部門與網絡界人士和網民代表交朋友、聽意見,邀請相關部門和地方負責人參加,構筑線上線下“同心圓”。目前,已舉辦茶座6場,與72名市內外網絡人士、知名網民座談,共吸納對“兩有三解”工作意見建議39條。“阜陽新媒體茶座”已被百度收錄為新詞匯。下一步,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請上來”與“走下去”相結合,到市外、赴基層去開“新媒體茶座”,形成廣納良言、博采眾長、風清氣正、推深做實“兩有三解”的網絡共同體。

解難解煩解惑——為民情懷貫穿始終,真心方能“暖人心”

堅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讓群眾有得又有感。“兩有三解”全面啟動6個多月來,共收到問題反映35.34萬件,日均2千件左右,已辦結31.96萬件,辦結率90.4%,群眾滿意度93.6%。群眾媒體都點贊,網上網下都說好。央視新聞聯(lián)播和新華網等先后作了報道推介。

民情通達了。“兩有三解”平臺被群眾視為有話直說、對話政府的通道,并且做到了讓主管部門聽得到、看得見、快解決。有網民說,“動動手指,所思所盼皆可上傳到網絡,點點屏幕,問題解決進展盡可查詢掌握”。今年4月,因疫情“倒春寒”突襲,暫停鍵下,“兩有三解”發(fā)揮了“綠色通道”作用,解決了大量群眾缺吃少藥、看病難出行、時令農產品滯銷、工農業(yè)生產經營等緊迫問題。群眾發(fā)自內心贈錦旗表達感謝。

輿情下降了。“手指一點,政府來辦”。現(xiàn)在,群眾向“兩有三解”平臺反映訴求的逐漸增加,向外界媒體曝光問題的有效緩解,阜陽的問題已初步吸附在阜陽解決。新華網大數(shù)據顯示,涉阜網上負面輿情占全省比重,由試點前的22%下降到目前4.5%;媒體報道阜陽正面信息占全省比重,由試點前的5.1%提高至目前16.6%,2021年度全國地級市傳播百強榜排名,由百名之外躍升至第42位,實現(xiàn)了“負面沉下去,正面提上來”,輿論上一度被動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轉。

訪情好轉了。“兩有三解”平臺及時匯集分析問題反映和投訴,各級各部門積極跟進處理,化解了一大批民生“痼疾”和企業(yè)之急。有網民說,“信訪寫信真管用,手指一點也管用”。老百姓消了怨,順了氣,舒了心,激發(fā)出參與的動力,推動了各類矛盾消弭于無形、滅活于萌芽,城市治理和信訪穩(wěn)定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干群感情融洽了。“兩有三解”倒逼了干部轉變作風,既要“面對面”,又會“鍵對鍵”“聲對聲”,F(xiàn)在,民生、執(zhí)法等行業(yè)部門從班子成員到業(yè)務科長,都當起“鍵盤手”“接線員”,與網民交流、聽取意見。在解決群眾訴求過程中,各級各單位不是推諉扯皮,而是對反映問題“傾心聽”、解決問題“爭著上”,讓老百姓從過去的“老不信”變成了“很放心”。

“兩有三解”作為阜陽對城市治理的有益探索,架起政民溝通的“連心橋”,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巧抓手”,構筑網上輿情的“蓄水池”,鍛造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群眾冷暖網先知,網上訴求無小事。只有“時時放心不下”才能換來群眾“事事放得下心”,形成推動黨心民意同頻共振的磅礴合力,讓阜陽在高質量發(fā)展的追趕跨越中身姿更挺拔、腳步更穩(wěn)健。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