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深入社會,信用卡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工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對信用卡還款通道風控手段進行升級,對于信用卡交易管控不斷加強。
多家銀行整治違規(guī)代還
近日,有不少持卡人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帖子稱,持有的信用卡被發(fā)卡銀行管控,無法進行刷卡操作。根據多位持卡人曬出的截圖信息,他們都收到了銀行反饋的信用卡還款失敗通知,還款失敗的原因為“該卡不支持還款”,還款金額和手續(xù)費金額預計3個工作日內一并原路退回,持卡人需通過其他還款渠道進行還款。對信用卡突然被管控的原因,持卡人的說法不一,有的持卡人認為可能在日常消費過程中刷卡次數和金額過多造成了信用卡被管控;也有持卡人表示,可能在還款過程中使用了代還方式而造成信用卡被封。
對于批量限制持卡人還款方式的緣由,據工商銀行客服人員介紹,近日,為了防范風險,該行對部分信用卡賬戶進行暫時管控,一旦賬戶被管控持卡人則無法通過轉賬的方式進行還款。無獨有偶,近日光大銀行也對存在代還行為的信用卡持卡人做出了風險提示,據該行客服人員介紹,光大銀行會對歷史交易存在他人代還情況的持卡人做出風險提示,并根據持卡人交易、還款等情況做不同處理,違規(guī)情節(jié)嚴重者做封卡處理,不嚴重者做降額處理。中信銀行方面表示,經監(jiān)測發(fā)現若多次存在非本人還款情況,首先會向持卡人發(fā)布短信提示,提醒持卡人規(guī)范用卡,若后續(xù)仍未改善,將采取降額等措施保障信用卡安全。
雖然各家銀行的限制措施有所不同,但從本源來看,都是意在打擊他人代還行為。博通分析金融行業(yè)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這是各家銀行根據目前出現的信用卡代還問題在有針對性地升級管理措施,是對相關風險的控制。信用卡代還本來就屬于灰色地帶,可能存在個人信息泄露、以卡養(yǎng)卡和更高額還款壓力等風險。尤其是最近出現的利用信用卡代還來做的“跑分”、洗錢等行為,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的管理難度和成本,如果銀行管理不力會受到相應的監(jiān)管措施處罰,所以銀行紛紛對信用卡代還管控升級。
以貸還貸風險高
信用卡代還也被稱為信用卡墊還,是指當持卡人的信用卡最后還款日到期時,本人一時間無法全額還款,最低還款又要支付高額利息的情況下,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可以委托他人代還,之后再以刷卡消費的形式將還款金額刷出,把資金返還給幫還款人的方式。
信用卡代還款,本質如同信用卡套現,也就是業(yè)內俗稱的“套卡”行為,“會存在有持卡人到賬單日還不上款而借錢還款的情況”。當前,以平臺化模式運作的信用卡代還主要以App形式存在,從具體的操作流程來看,當臨近賬單日,持卡人無足夠資金還款時,只需要在信用卡里剩一定可用額度,便能進行代還操作。
另一方面,這些信用卡代還平臺申請代還業(yè)務時,需要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例如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碼、信用卡卡號等信息。這就導致通過此類代還平臺還款會存在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近期,受到疫情封控的影響,不少持卡人還款壓力加大,建議廣大的持卡用戶務必警惕此類平臺,避免落入“以貸還貸”的債務陷阱。
持卡人應該理性消費
2019年11月,銀聯(lián)下發(fā)《關于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guī)代還專項規(guī)范工作的通知》對信用卡違規(guī)代還業(yè)務進行了定性,信用卡違規(guī)代還的特點包括但不限于特定應用程序、移動支付App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通過違規(guī)存儲持卡人支付關鍵信息、系統(tǒng)自動化發(fā)起虛構交易,以較小的金額進行特定或不定期循環(huán)還款。銀聯(lián)指出,此種違規(guī)業(yè)務極易引發(fā)持卡人支付信息泄露、資金損失等重大風險,甚至引起惡性案件。
對持卡人來說,雖然此類代還行為能夠解決一時的資金需求,但也容易陷入“以貸養(yǎng)貸”的怪圈,進一步惡化持卡人負債。從銀行角度來說,代還信用卡,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粉飾”了信用卡的真實逾期率,會給銀行把控信用卡風險帶來一定的障礙。持卡人應保持理性消費,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透支,使用信用卡要適度消費,充分考慮個人的償還能力。
據《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