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地市 > 合肥 > 正文

春餅里的記憶

2022-03-17 10:40:15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楊蕊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這幾天閑來無事,我便翻開了梁實秋先生的《薄餅》。“吃的方法太簡單了,把餅平放在大盤子上,單張或雙張均可,抹醬少許,蔥數(shù)根,從盤中每樣撿取一小箸,再加炒菜,最后放粉絲。卷起來就可以吃了……”讀時只覺得喉頭發(fā)緊,食指大動。寥寥數(shù)語,竟喚醒了我春日的味覺記憶。

記得幼年時,每逢春天不冷不熱的時候,院子里的幾家鄰居,總要合伙烙餅燒菜卷餅吃。媽媽和王阿姨手腳麻利,通常是負責搟餅和烙餅的。在院子里用泥塊磚頭砌成的灶臺,支上那形狀像烏龜殼般的大鐵鏊子,再拿上一個有些像寶劍形狀的長翻餅坯兒,將小樹枝和小碎末放進鐵鏊下。燃起熊熊的火苗,媽媽和王阿姨都扎上白底藍花的緊身圍裙,挽起袖子很麻利地就干起來了。我那時上小學(xué),放學(xué)后寫完作業(yè)總是要癡癡地站在那里看她們烙餅。王阿姨三下五除二地用搟面杖搟那么幾下,薄薄圓圓的餅就搟成了,她用手捏著邊一拋,那餅就好像是訓(xùn)練有素的跳傘運動員,一眨眼就準確無誤地落在了鏊子的正中央。軟綿綿的餅沾上那幾乎被柴火燒的發(fā)紅的鏊子,打個激靈就支棱起來了。這時候媽媽也輕巧迅速地用翻餅坯兒翹起餅?zāi)敲匆粧佉晦D(zhuǎn)一翻,一張綻放著無數(shù)個金色小餅花兒的餅就熟了。大家共同完成一項任務(wù),那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如同優(yōu)美的舞蹈。尤其是那一舉手一投足,十足的舞蹈范兒。不大一會兒,那裝餅的竹筐就讓黃澄澄的香氣撲鼻的薄餅填滿了。

另外兩家鄰居是負責準備卷餅的菜,一般是酸辣土豆絲、海帶豆腐絲、蒜苔炒雞蛋什么的。有時加點野菜,新綠新綠的,用盤子端出來綠的黃的白的紅的很是好看,把這些菜分別加一點卷進又軟又筋道的餅里,青菜的清香,加上烙餅的麥香油香。不用放桌子,筷子也不用,卷成一個筒在手里拿著,咬上一口,好吃極了。院子里的兩個單身叔叔這個時候也會過來湊熱鬧,站在一旁跟媽媽和王阿姨打趣:“兩個美女嫂子,今天臉蛋兒上的紅胭脂怎么變成黑的了?”一貫嘴不饒人的王阿姨就會瞪起那很好看的杏眼,笑罵道:“滾開去,再貧嘴可就不給吃了啊!”大家和和氣氣的,一起吃起來,香氣盈滿了溫馨的小院。

在今天,雖說春卷早已不拘四時,但名字里的“春”字,仍舊聽著就讓人心生歡喜。卷食一口春天,把希望留在心底,這或許就是先輩們借由春卷講給我們的念想。一張春餅,裹進的是從往年到開年的鮮美,是不同風味的交流與匯聚,也銘刻了早年鄰里之間的友愛相處的味覺記憶。

洛陽 史欣欣

上一篇:人生需要自己照亮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