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公園,一到門口,便有不少商販在兜售孩子們的玩具:造型各異的風箏,響聲震天的喇叭,精巧別致的小火車,五彩繽紛的塑料風車……目光不覺落在了風車上,思緒也不由得飄向了遠方。
還記得兒時手工制作的紙風車嗎?在風中“嚓嚓”作響,撩撥著記憶的齒輪。那個年代,每個孩子白天拿在手里、晚上放在枕頭邊,生怕丟了似的。
孩童時代,書目很少,就是語文、數(shù)學課本,其他輔導(dǎo)資料根本沒有。做紙風車,斷然是不敢打課本主意的。作業(yè)本上的紙薄,軟得很,風稍微大一點,就吹得蔫巴巴的,歪斜到一邊,臌脹不起來,還容易被風扯破。
有次去外婆家,翻箱倒柜,找到舅舅當年讀初中的地圖冊,封面雖蒙上了一層灰,里面卻光亮如新,如獲至寶一般;^書頁,牛皮厚的彩紙,摸在手里平整厚實,就像上等的布料。輕輕撕下一張,連聲音都是那種好聽的脆巴響。先是疊對角線,再左右交疊一次,留存正方形的形狀,裁去多余的部分。中指慢慢壓平,沿疊痕,用小刀細細地裁,千萬別裁到底,得離對角線交匯點1厘米左右的距離?神R虎不得,疊得、裁得不到位,不僅破壞美觀,還影響紙風車的轉(zhuǎn)速。裁好的紙片再小心翼翼地朝中心翻折,用釘子鉚上,一只紙風車便做好了。
最難弄的是釘子,一般家里的洋釘粗了些,別在紙的邊緣,容易把紙撐破。大頭釘又短了些,插在木棍上不牢固,風呼啦吹幾下,就會掉下來。最好是細、長的釘子,一頭尖尖的,隔壁二虎家就有,他爸是木匠,木箱里到處都是,但得用彩頁紙或糖果和他換。
先是鼓起小嘴吹,溫熱的氣流拂動扇葉,慢慢地轉(zhuǎn)動,發(fā)出“嚓嚓”的聲響,孩子們在一邊端望著,睜大著眼,整個世界變得奇妙生動起來!順手找來一根木棍,用尖釘插在上面。鄉(xiāng)下柴棍多,俯仰即是,往往挑那些光滑、直溜的,握在手里也妥帖些。
通常幾個孩子拿著紙風車,迎著風,比賽似的,奔跑起來,看誰跑得快,看誰的風車轉(zhuǎn)得快。一群鄉(xiāng)村孩子,穿過場院,繞過水塘,飛過溝坎,跨過田埂,撒歡一般,奔著、跑著。累得氣喘吁吁,便圍坐在桑樹下,看著青澀的桑葚直咽口水。孩子們把紙風車插在沙土上,說笑著、推搡著。湛藍的天空,飄過幾朵白云,屋檐下飛過幾只燕子。各家都飄起了炊煙,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只有紙風車還在晚風中,不知疲倦地轉(zhuǎn)著,應(yīng)和著孩子們心照不宣的憧憬和守望。
今夜,仰望黢黑的蒼穹,只是無端地想疊一疊紙風車,學著兒時的模樣,一路跌跌撞撞地奔跑著,迎著兒時的風!吳中偉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