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和煦的春日催生了皖南的好些美食。春筍從土里探出腦袋,蒿子漸漸挺直了腰桿,桃花次第綻放在枝頭,落到水面,一條鱖魚搖動著肥碩的尾巴。品嘗皖美好味道,搜尋百縣名小吃,在黃山、宣城和池州的山水里游蕩,走一趟不能錯過的三月皖南之旅。
春三月,桃花春筍鱖魚肥
初春的山巒,似是尚未蘇醒,黃山的山頂還覆蓋著白雪。而到了西遞宏村這樣的古村鎮(zhèn)里,青磚黛瓦里,橫出一枝花,帶來了春的氣息。青弋江蜿蜒,還不到油菜花萌發(fā)的燦爛季節(jié),一汪汪的深水里,魚開始游弋,春天有了蘇醒的氣息。
黃山市黟縣柯村春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黃山市黟縣春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黃山市祁門縣春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黃山市祁門縣春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李白在江南觀魚,3月,打江南經(jīng)過,桃花已驚艷時光,吃魚的時節(jié)里,該去皖南的山水里,游歷一番,相逢幾種不同魚的不同吃法。
徽州臭鱖魚自不必說,這是徽菜的經(jīng)典菜肴。鱖魚腌制之后,新鮮的味道有了時間的加持,魚肉成了斑駁的塊狀,帶著奇特的味道,入口后永生難忘,如同給水墨恬淡的徽州風景畫,加上了最最濃烈的一筆。鱖魚本是長江里的魚,臭鱖魚這道菜,則是在外的徽商,給家里寄去的遙遠思念,這也成了異鄉(xiāng)的美食漸漸本土化的代表。
徽州臭鱖魚(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魚和筍在詩中相遇,也自然要在徽州的春日餐桌相遇。問政山貢筍,長在山上紅色“沙土”里,“籜紅肉白,墮地能碎。”春日里,家人們惦念著在外打拼的徽商,將春筍放入砂鍋中,炭火清燉,自新安江晝夜兼程,行至杭州,打開砂鍋,筍香四溢,家鄉(xiāng)的味道撲鼻而來;罩莩赭Z魚和問政山貢筍,在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年代里,是愛的互相饋贈。
問政山貢筍(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黃山的雄奇險峻,西遞宏村的恬靜悠遠,新安江的迤邐壯美,在游歷之后,漸漸成了記憶中的一幅幅畫,唯獨徽州臭鱖魚的味道,成了舌尖揮不去的標記,這是美食賜予的力量,自此,徽州的山水有了絕妙的注腳。
徽州臭鱖魚(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皖南多水系,順著水流而動,到了宣城市寧國,有了奇特的寧國火烘魚鍋貼。將火烘魚洗凈,片成1 厘米厚的魚塊,進行熏制。大鍋內(nèi)放入燃燒的芝麻秸或高粱秸的余火灰,上面均勻地撒上一層木屑,有經(jīng)驗的老手用的是杉木。熏完的火烘魚表面泛黃,皮酥肉嫩,還帶著木材的香味,周邊貼一圈餅,底焦面軟,吸收了滿滿的湯汁,魚香四溢。
寧國火烘魚鍋貼(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美味自然都帶著不少神秘的傳說,相傳朱元璋,食用火烘魚后就贊道:“羅陵灣環(huán)景色美,仙翁家鄉(xiāng)佳肴燴。淳香奇絕火烘魚,江南美食第一味。”一度,火烘魚還成了貢品。而今食客的幸福不言可喻,可是享受著古代的最頂尖美食。
宣城市寧國市好風光(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置身皖南,一條不知名的水域,都會生出不一樣的柔美。盤山公路像一根柔軟的絲帶,輕輕攏著山腰,群山環(huán)繞之下,池州市青陽縣的將軍湖被竹林包圍,嫩綠的春芽萌發(fā),不知名的山花綻放,都是欲說還休的春景。
池州市青陽縣將軍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將軍湖里的胖頭魚,頭大身小,富含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小火慢慢煨燉之后,魚頭鮮嫩,肉質(zhì)肥美,舀一勺滾滾的濃郁湯汁,入味又下飯,鮮香至極。
青陽將軍湖魚頭(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關(guān)于吃魚的故事,還有很多,本質(zhì)上都是水和魚的碰撞,人和自然的交融。
食千味,包羅萬象的深山小吃
李白從宣城出發(fā),逐水而行,源于黃山北麓的青弋江,如一條綢帶,在萬山中瀠洄。泛舟北上三百里,忽見琴高山控鯉升天,獅、象兩山扼守江邊,汪倫信里的涇縣已至。李白感慨這里的“佳境千萬曲”,“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
宣城市涇縣風光(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桃花潭自是大名鼎鼎,春天帶著薄霧,潭面水光瀲艷,潭岸怪石聳立,春季綠韜如氈,桃花似火如霞,猶如人間仙境。
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風景區(qū)(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毗鄰桃花潭的茂林鎮(zhèn),可是藏著深山里神秘的小吃——茂林糊。先用文火將肉、大骨頭燉爛,剔骨,放入香菇、冬筍等再燉;將核桃或板栗或花生等研磨成末投入,打入雞蛋攪拌,再加入細香蔥、姜末等調(diào)料;最后取葛粉或山芋粉勾芡,做成糊狀。一碗粉糊之中,融匯了各種山珍,甜咸適中,養(yǎng)胃補氣。
茂林糊(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涇縣還有一道特色的傳統(tǒng)面食小吃涇縣燜面,五花肉燒豆角,燉肉的肉湯拿來燜面,油脂滋味都滲透到面條里,吃起來滑爽可口?箲(zhàn)時期,民眾經(jīng)常用此慰問犒勞新四軍官兵,因此又稱之為新四軍燜面。
涇縣燜面(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包羅萬象,是小吃將人的想象力不斷延伸的結(jié)果,寧國粑粑也是這樣的集大成者。不同于皖西青蒿粑粑的青草芬芳,不同于徽州粿的石頭碾壓,寧國粑粑更像是長袖善舞的“社會人”,餡料取材廣泛,有老腌菜、豇豆、蘿卜、豆腐干、筍子甚至還有南瓜、韭菜等,另外加伴肉絲,最經(jīng)典的就是腌菜肉餡。面粉包好了各種餡料,后用搟面杖推搟成圓形,放置平底鍋里油煎。烹制的過程,就是各種食材熟絡的過程,面餅漸漸成了金黃色,香味撲鼻,酥香味美。
寧國粑粑(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與名氣大的胡適一品鍋有異曲同工之妙,青陽的陵陽一品鍋也是各種食材的精華集萃。在九華山腳下的村子里,各種鍋子已經(jīng)支棱起來,要集齊八鮮才配得上陵陽一品鍋的美稱。上等的五花黑豬肉、手磨豆腐、金針菜、陵陽豆腐干、山芋粉絲、干豆角、干竹筍、米粉,缺一不可。吃飽了各式山珍慢慢燉熟的陵陽一品鍋,更有底氣去爬九華山,體驗李白詩里的“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陵陽一品鍋(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qū)(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中國的各種亂燉美食,有著千奇百怪的來歷,但總歸都是對于煙火氣息的真實描摹,山珍海鮮總要歸在一個鍋里,像是一種分久必合的大團圓,糅合大自然的各種精妙,帶來舌尖上的豐富體驗。
春水微皺,春林初盛,春風十里,相約陌上皖南,品美食,緩緩歸矣。
(樊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