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被外界廣為流傳的代稱。
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大涼山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但是,貧窮、偏遠、落后,甚至疾病都成為了涼山在外的“標簽”。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扎實深入推進,大量人力、資金、技術和政策涌向涼山,這些“標簽”正被一一撕下。
米-26直升機吊著挖掘機飛進阿布洛哈村。吉列子日 攝
2019年年末,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一架黃色的米-26直升機吊著一輛挖掘機,飛進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xiāng)阿布洛哈村,穩(wěn)穩(wěn)懸停后,順利地將挖掘機放到了地上。與此同時,在險峻的山腰上,工人們正通過機械有序施工,向通村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掘進。這條路,是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后一條通村公路。阿布洛哈村,也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行政村。這條通村公路的建成,是四川省脫貧攻堅的迫切需求,更是貧困群眾的熱切期盼。
航拍通往阿布洛哈村的路。人民網(wǎng) 趙祖樂攝
阿布洛哈村在彝語里意為“人跡罕至的地方”,它就在大涼山深處的金沙江峽谷。那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河,是國家核定的深度貧困村。
五年前,我曾徒步從布拖縣烏依鄉(xiāng)進入阿布洛哈村采訪。那時,到阿布洛哈村一次,光山路就要走5個多小時。曾經(jīng),村民們家家戶戶都居住在傳統(tǒng)的土坯房里,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會搬進小洋樓,33戶村民搬家時,政府還為他們配備了部分家具和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一條專門為他們而修的入戶路。
“不敢想,怎么可能呢?”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說,直升機進村的那天,全村的人都身著民族服裝跳起了達體舞,慶祝屬于阿布洛哈村的“紀念日”。
今年6月30日,隨著最后一段隧道貫通,不僅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公路徹底打通,鄉(xiāng)村客運班線也正式開通。有了每天一班的客運班線,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搭車直達布拖縣城。“小兒子上學也不用擔心路遠了,我要送他去西昌讀書,去成都、去北京都行!贝迕袂疑炒螤栐_心地對我說,等大兒子掙到錢,就可以開車回家了。
“懸崖村”過去外出的藤梯。人民網(wǎng) 朱虹攝
“懸崖村”鋼梯航拍。人民網(wǎng) 趙祖樂攝
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勒爾社,遠近聞名的“懸崖村”,坐落在美姑河大峽谷的一座山上,海拔約1400米。曾經(jīng),村民們進出村需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十分艱險。2016年,藤梯換鋼梯。那條千百年來通往村里的唯一“道路”——藤梯,與村民正式告別。
航拍“懸崖村”村民的新家——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qū)。人民網(wǎng) 趙祖樂攝
今年5月13日,“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下了高山,他們的新家在四川省規(guī)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新家,政府為村民們配備了沙發(fā)、電視等“九件套”,“大家只需要帶些干凈衣服和被褥就能入住”。84戶貧困戶進城后,村里還留下部分青壯年發(fā)展民宿旅游,已搬遷群眾也可選擇再回村里工作!拔覀儜已麓瀣F(xiàn)在是‘網(wǎng)紅’村,幾乎每天都有人來體驗爬鋼梯,以后搞旅游是有盼頭的。”好幾次去“懸崖村”采訪時,村民某色伍哈都是我們的導游,他總是笑呵呵地說,自己要練好普通話給游客當導游。
阿布洛哈村與“懸崖村”,都曾是大涼山深處不為人知的小村落。被媒體報道后,它們走進了大眾視野,村里的每一次變化都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如今,“懸崖村”每天都有直播,那里的山山水水、村民的生活變遷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外界通過直播間為村民們點贊,購買大山深處的蜂蜜、水果等各色農(nóng)產(chǎn)品!盁o污染”“純天然”“綠色”成了大涼山農(nóng)特產(chǎn)品的標簽,它們給涼山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未來!
同時,這幾年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還有彝族音樂文化。彝族歌手莫西子詩有一首民謠叫《不要怕》,歌里唱著:
風起了 雨下了
蕎葉落了 樹葉黃了
春去秋來 心緒起伏
時光流轉 歲月滄桑
不要怕 不要怕
無論嚴寒或酷暑……
越過群山、越過曠野、越過河流,過去五年,記者曾多次深入大涼山采訪,也曾帶著“標簽”和困惑看待過那片土地。但是,這些年來的每一次采訪,都增添著我對涼山更加深刻的理解。屬于涼山的與眾不同,屬于涼山的魅力無限,正被外人所知曉,而那些屬于涼山人的燦爛渴望,都已藏在了他們的笑容里。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