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28年的革命斗爭中,大別山軍民浴血奮戰(zhàn),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偉大功勛,作出了巨大犧牲。從這里,走出了3支主力紅軍、349位開國將軍。這里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和“將軍的故鄉(xiāng)”。(3月24日《光明日報》)
大別山是一座革命的山、紅色的山、英雄的山,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不管形勢多么險惡、斗爭多么殘酷,大別山區(qū)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不屈不撓地開展革命斗爭,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輝煌歷史,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光輝燦爛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精神是寶貴的紅色基因,大別山革命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我們今天學習大別山革命史,重溫大別山紅色歲月,就是要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力量,砥礪新時代建設美好安徽、美麗中國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立新功勛。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考察調研安徽期間曾經來到六安市金寨縣,深情地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黨員干部團結干部群眾,踏著革命先驅的足跡,堅守初心、踐行使命,迎難而上,團結拼搏,投身火熱的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踐,六安5273名干部奮戰(zhàn)脫貧一線,老區(qū)70.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安慶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區(qū)成了全域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示范區(qū)。實踐有力地說明大別山精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色寶藏。
當下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擦亮初心和使命,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凝聚力量,教育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建黨一百周年慶;顒右舶验_展黨史學習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動安徽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走深走實,就要善于用好大別山精神等我們身邊的紅色資源,啟發(fā)、教育、引領全省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在紅色精神的感召和引領下,把新時代各項建設事業(yè)推向前進。
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傳承弘揚“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把人民立場作為實踐基點,不斷錘煉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干作風,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一定能夠在新征程中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作者 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