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鎮(zhèn)海樓記》
房子,是現(xiàn)代人心頭的一等大事,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買房成為了年輕一代最大的夢想。
我們穿越回古代,走過四個朝代,看看杜甫、蘇轍、徐渭、曾國藩,他們也與現(xiàn)代的我們一樣,有著住房問題的煩惱,可見房子是一個貫穿了千百年的“痛點”啊。
穿越唐朝之杜甫
唐朝是中國租房史上最為盛行的一個朝代,當時的唐朝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導致人口流動加速,盛時唐朝的長安,常住人口175萬多,若算上流動人口,至少180余萬。與我們同樣面臨著人口密集和遷徙頻繁的現(xiàn)實,唐朝人的選擇自是與我們一樣——租房!
不僅老百姓租房,官員們也得租房!
唐朝談住房問題最火的當屬“居大不易”的白居易,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另一個更慘的人:杜甫。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其祖父為杜審言,青少年時期的杜甫家境優(yōu)越,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十九歲就開始周游世界,尋找詩與遠方。然而安定富足的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很久,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的腐敗,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慘重,杜甫仕途不順,生活也一天天陷入了貧困的境地,甚至是顛沛流離,住房問題開始困擾著他的后半生。
安史之亂后,杜甫流落到巴蜀,在成都的郊區(qū)買了一套小產(chǎn)權(quán)房,好不容易蓋了間茅草屋,沒想到此房是豆腐渣工程,一場暴風雨把屋頂?shù)拿┎荽底吡,杜甫置業(yè)夢破碎,寫下了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當時的成都類似于抗戰(zhàn)時期的大后方重慶、成都和昆明等都市,關(guān)中避亂的人大量涌進,房價飆升,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尤為不易,杜甫千辛萬苦蓋起的茅屋就這樣被摧毀。
從此這間茅屋只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在這樣的住房環(huán)境下,杜甫還能擁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
或許,苦難是一個詩人最好的學校。
買不起,租不起,一陣大風毀所有
穿越宋朝之蘇轍 用盡全身力氣,才換來一套房
提及租房不易,買房難,蘇轍是宋朝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人,他曾在詩中自嘲:“我生發(fā)半白,四海無尺椽”“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蘇轍先是在眉山老家舊宅里住了18年。嘉祐元年進京,當他和蘇軾考中進士時,其父蘇洵早已做了十來年的官,在京城卻也沒能買房,只能借住在公署。三蘇自己湊合著還行,但日子總要過下去。不久以后,蘇軾的妻子和孩子也來京城,加上丫鬟隨從,一家老小幾十口人,從前的公署是斷然住不下去了!
沒辦法,只好出去租了一處宅院,但這個宅院也僅僅是滿足了剛需,享受完全說不上,一家老小蝸居于此。
到了嘉祐五年,蘇轍移居河南杞縣,那時也是租的房子;再到了嘉祐六年,蘇轍跟著父親回京閑居,依然是租的房子。
租房,伴隨了蘇轍的大半生。
治平三年,蘇洵病故,在分配財產(chǎn)的時候,除了眉山老宅,蘇洵沒有給兒孫留下任何一處房產(chǎn),也沒有留下任何一塊土地。
蘇轍沒辦法,又繼續(xù)租房住。直到元符三年,蘇轍回河南許昌定居后,終于下定決心,拿出了攢了大半生的積蓄,變賣了自己收藏多年的書畫,用了好幾年的時間,陸陸續(xù)續(xù)買下了“卞氏宅”“東鄰園”“南園竹”。買房以后,裝修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總算在改建,擴建后,蘇轍安置了一處百余間的大院落,讓一家人從此不再過蝸居的生活。
可以說,為了一套房子,蘇轍用盡了一生的力氣,花光了一生的積蓄,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盎中粟將盡,囊中金亦殫”。
不過,三蘇的仕途如此不順,只租房不買房,是不是從另一個方面也是一種止損的明智選擇呢?
穿越明朝之徐渭 沒錢買房只能倒插門,高額稿費買套二手房
在明朝,有一個落魄才子名叫徐渭。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他還是中國“破魔大寫意畫派”創(chuàng)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更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
然而,徐渭這樣的一個大才子,竟然也買不起房,甚至租房都成問題。
與我們現(xiàn)代人一樣,明朝時戀愛結(jié)婚也得問“有沒有房”,有房者洋洋得意,無房者垂頭喪氣。徐渭家道中落,一日不如一日,自小又在家中得不到親生父母的疼愛,即使有幾間房可住,也輪不到他。眼見著已經(jīng)到了婚齡,在沒錢買房,租房女方家又不同意的情況下,徐渭只能入贅紹興富戶潘氏,俗稱“倒插門”。
即使在現(xiàn)代如此開放的時代,“倒插門”聽起來也是有些面上無光,嚴重傷害男同志的心理健康,更何況徐渭還是明朝人,在“鳳凰男”“軟飯男”這些指指點點的閑話中,徐渭默默地承受著一切;楹鬀]幾年,徐渭受夠了,要出去另立門戶,正巧手頭有了一筆資金,這筆資金也許是他父輩給他一份遺產(chǎn),也許是岳父潘氏的贊助,總而言之,徐渭出去買了一套房。
看似圓了買房夢,卻不想徐渭缺乏法律常識,他買的這套房存在產(chǎn)權(quán)糾紛,剛?cè)胱【捅悔s了出去,連交出去的購房款也被吞沒,就這樣,徐渭一夜回到解放前。
買不起怎么辦,租!
徐渭二十歲結(jié)婚,在潘家住了幾年,往后的十幾年都在租房,租房的辛酸歷程自不用多談,紹興的胡同,杭州的寺院,都有徐渭的租房記錄。
公元1561年,胡宗憲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觀建筑鎮(zhèn)海樓,已經(jīng)租了十幾年房子且到了不惑之年的徐渭有感而發(fā),寫了一篇《鎮(zhèn)海樓記》,可謂是開發(fā)商的高端軟文,據(jù)說胡宗憲讀了后大喜,給了徐渭220兩白銀的稿費,徐渭拿著這筆巨額稿費,在紹興城區(qū)東南郊買了一套二手別墅,終圓買房夢。
穿越清代之曾國藩 一搬家就升官,竟曾連升四級
曾國藩在京為官十二年,步步青云,先后兼任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相當于清朝的二品大員。這樣一個身居高位的人,卻依然在北京買不起房,與大多數(shù)抱有夢想的“北漂一族”一樣,曾國藩只能租房子。
曾國藩的租房史,也頗具傳奇色彩:一搬家就升官。
曾國藩獨立租的第一套房子在棉花六胡同路北,與剛進京城的一家人同住,曾國藩很講究迷信,之前他看中的房子在琉璃街,但聽聞此房有人殉節(jié)后,曾國藩果斷以“房租太高”為理由放棄,但他卻在日記里寫道:殉節(jié)者的高義令人敬仰,但“究非門庭之幸”……
沒住幾個月,曾國藩又搬家了,這次搬家的原因是因為曾國藩有個舉著風水盤的好朋友王翰城,王翰城舉著風水盤,面色凝重地對曾國藩說:“兄弟呀,這套房子在冬天不宜居住,而我看了下黃歷,后兩個月,不宜搬家,要不你趕緊搬走吧!不然真的會遭遇什么……”
曾國藩一聽,嚇得趕緊四處看房,急忙搬家,預訂了繩匠胡同(現(xiàn)菜市口胡同)的一處房子,他又把王翰城喊來:“這個房子可妥?”
王翰城點點頭:“妥,搬吧。”
曾國藩迅速交了房租,簡單地裝修了下,四天后就搬進了新居。
這一年是1841年,搬家后住了兩年多,曾國藩于1843年升為翰林院侍講并得以出任四川鄉(xiāng)試正考官。
才安穩(wěn)沒多久,1844年的3月,曾國藩又搬家了!這次搬到了前門內(nèi)碾兒胡同西頭路北,搬家原因沒有任何記載,但神奇的是,在曾國藩搬家的當年九月,就被升為了翰林院侍講學士。
租房被迫搬家,除了付不起上漲的租金以外,曾國藩也遇到了房東要收回房子的尷尬。三年后,曾國藩所住的那套房子,房東忽然通知他盡快搬家,曾國藩只能重新再找房子。被房東趕出來以后,曾國藩又搬家了,這次把家搬到了剛?cè)刖⿻r住過的南橫街一帶,路北的圓通觀東間壁。
這一年是1847年,此次被迫搬家,竟然也給曾國藩帶來了好運,三月搬家,六月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擢為從二品的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連升四級,可謂是十分罕見。
莫非租房搬家可以改變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