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眼前”的病毒、手“握著”病毒、“環(huán)繞”著病毒,這里是安徽阜陽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實驗室,現在也是這個千萬人口城市里最不能大意的地方。
病毒核酸檢測組組長卜戈和他的同事們置身其中,日夜不停,已經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了20天。在一種高度緊張的安靜中,他們是距離病毒核酸最近的人。
阜陽市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確診歷經了6天時間。1月15日夜間第一例標本送到時,新冠檢測試劑尚未下發(fā),卜戈和同事對其他可疑病毒都進行了排查,流感、禽流感、SARS、MERS、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體均為陰性。第二天將標本送到安徽省疾控中心,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
病毒檢測并不能一蹴而就,卜戈和同事們依然堅持繼續(xù)檢測,用兩種檢測試劑、三種核酸提取方法,對比進行冠狀病毒核酸檢測。1月22日凌晨5點,病例標本核酸檢測呈陽性。省疾控中心復核結果確認,這是阜陽市檢出的首例新冠病例。
是他們用堅持為患者爭取到了更早的診斷,更早的治療,更多的希望。對于這些核酸檢測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太具象,具象到手里的每一個病毒樣本,背后都是一個與之爭分奪秒搏斗的生命。
實驗室里的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包括穿著兩層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面罩、乳膠手套、防水靴套等,25℃恒溫下連續(xù)工作8個小時,病毒核酸檢測者們已經渾身被汗水濕透。
核酸提取、體系配制、擴增檢測……看起來每個有條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都是危險和希望并存。核酸檢測時,痰標本要開蓋進行細菌培養(yǎng),震蕩和高速離心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溶膠,危險無處不在,一旦操作不慎就會被感染。
阜陽市疾控中心主任胡允凱說,樣本數量不斷增加,疑似和確診的每個病例都需要進行3次以上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非常繁重,但這每一個8小時都是“必須精神高度集中,必須‘與世隔絕’的”。
“24小時三班倒,就是為了盡快明確樣本,為患者的確診、治療以及密切接觸者的追蹤隔離提供依據、爭取時間。”胡允凱說,一線醫(yī)護人員在努力減少“存量”,疾控正是在努力控制“增量”。
同為檢測工作者的卜戈妻子孟昭倩結束了一個8小時的班次,顧不上擦汗,先揉鼻梁和顴骨:“護目鏡和口罩戴久了,疼。”
26歲的檢測工作者王影睜著通紅的雙眼說:“我不累,我不怕,可是每個陽性我會難過一下。”
截至8日,這個新冠病毒實驗室已經檢測了近800個病例樣本。更多的樣本還在陸陸續(xù)續(xù)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