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一詞最近火了,朋友圈里曬攻略、曬圖的比比皆是,全民話地攤感覺人間煙火氣頓時布滿了我整個胸膛,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幫助母親一起擺攤的經(jīng)歷。父親當(dāng)時在村小教書收入不高,母親就在學(xué)校附近的路邊支上一個小攤以貼補家用。母親的地攤就是小買賣,賣些小零碎的東西,學(xué)生用到的本本、鉛筆、墨水之類的文具,還有一些糖果食品、小玩具之類的東西,順便也賣一些附近村民們需要的常用生活物品,因為價格便宜實惠很受大家歡迎。
母親每天除了安頓好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外就是守好這個攤攤,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出貨了。由于當(dāng)時交通不便,到街上出貨是靠人力用背簍背回家。母親往往選擇在周末出貨,天剛蒙蒙亮就起身到鎮(zhèn)上的批發(fā)店里進貨,如果需要的量大,母親就會讓我陪她一道也盡可能幫她背一些回來。由于長時間進貨,批發(fā)店的老板也盡量把價格壓到最低,一方面為了拉拉店里的人氣,另一方面也讓這些出貨的盡可能多賺一點,這不單單是一點差價的問題,而是一步一步背回來的“氣力”錢。
母親為了節(jié)省開支,一般在街上買一兩個包子吃了就往回趕。我們到鎮(zhèn)上有十多里路,除了一點平路外就是翻山越嶺,路途中還要蹚過一條河,回家的路十分不好走,母親往往要在路途中歇好幾回才可能到家。在我與母親同行的日子里,母親總是在路上不厭其煩地教育我——“這碗飯”不好吃,自己的人生唯有奮斗,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創(chuàng)造才會看見改變的希望。母親的攤攤雖不大,但在當(dāng)時除了方便學(xué)生外,還常常解當(dāng)?shù)卮迕駛兊娜济贾。特別是在農(nóng)忙季節(jié),村民們都挺忙一般很少上街,所以村民們需要食鹽、醬油之類的就在母親的攤攤上購買。有時候由于大家在經(jīng)濟上都挺困難的,難免有賒賬的現(xiàn)象發(fā)生,母親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大家?guī)椭4迕駛円卜浅J匦庞,有時時隔十多天把家里的辣椒、雞蛋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拿到街上換了錢后及時把欠下的賬目付清。有的村民家里特別困難,母親了解到情況后總是主動地為他們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有時候一袋鹽、一對電池都會讓他們感激不盡。時間久了,大家都講誠信、講人緣,同樣的東西、同樣的價錢,同樣是買、同樣是賣,日久天長,買和賣之間已經(jīng)達成了一種默契和體恤,除了商品的交易,母親與村民們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情在里邊。
村民們家里的梨子、蔬菜等吃不完的東西母親也幫著他們銷售,由于是村民自己種的,在數(shù)量上總會多拿一點給別人,盡量在數(shù)量和價格上都不讓別人吃虧。母親常常告訴我們“自己吃虧是福”,因為只有自己學(xué)會了“吃虧”,別人才會買你的東西,別人才愿意與你打交道。在我成長路上,母親就用她勤勞的雙手和一顆善良的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無論我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母親的諄諄教誨,因為它已經(jīng)流淌進了我的血液,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地攤是社會小窗口,匯聚人生百味,傳遞物阜民豐,也是一個時代的百態(tài)縮影。我忘不了那段艱苦的歲月,更忘不了母親那背著背簍在崎嶇蜿蜒的小道上不放棄努力前行的背影,她給了我力量,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勇氣。
□ 遵義 龔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