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一般來說從臘月初八便開始了,俗語中有臘八過了就是年的說法。因臘八多在小寒和大寒之間,氣候寒冷程度不確定,詩人感懷也不全然,一輩子以寫低沉詩出名的詩圣杜甫,卻有一首描述臘八的喜悅之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v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谥嫠庪S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由此可見,自然環(huán)境對詩人心情是有很大影響的,杜詩中有此興奮之意趣實是難得。
春節(jié)以年三十、初一為界分節(jié)前和節(jié)后。節(jié)前臘月二十三(也有地方是二十四)民俗活動最多,或曰小年,或曰送灶之日,燒香點蠟,備上豐盛之物品,叩拜灶王爺,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當然,在詩人眼里,隨景抒情,不論灶王爺喜好,全憑當時狀況,寫首詩,圖個吉言罷了。宋代詩人呂蒙正有《祭灶詩》一首:“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詩人對時下文人地位低下的憤懣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年三十是春節(jié)高潮之時,學名除夕,江淮地區(qū)口頭語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從早到晚活動不斷,早起喝湯、貼春聯(lián),午飯前放炮、祭祖、團圓飯,晚上亮燈、守歲、貼封門條。這一天也是詩人感懷最多的一天,或者傷感逝去的年景、期盼即將到來的新春;或者贊譽山河美景、吟誦錦繡人間。五味雜陳,應(yīng)有盡有。
農(nóng)歷正月初一,詩家多稱為元日,這天一大早,放開門炮,穿新衣服,拜年致賀,至親好友開始往年酒。這一天,所有的人忘卻過去所有的不順和煩惱,開啟了詩意生活的嶄新篇章。詩人這一天感懷自然是賦予了最美好祝辭。大唐皇帝李世民《元曰》詩寫得富麗堂皇、胸懷八荒,只是詞藻過于華美,又在于為政頌德懷遠,世人不足為記。而北宋改革之相王安石一首《元日》,因言辭平實,又以平民為切入點,其境又是革除舊弊,期待社會新發(fā)展,百姓有新生活,而讓后人朗朗誦讀,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中國春節(jié)的尾聲落在正月十五,因為是農(nóng)歷第一個月圓之際,故稱元宵節(jié),或上元節(jié)、元夕。詩人們對這一天又特別看重,自古以來,以元宵節(jié)為題材的詩詞,遠遠多于以除夕和元日的詩詞。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宋代詩詞三首。其一為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時,花市如燈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四句話,隨口便來,言盡而意遠,給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其二是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中“元宵佳節(jié),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句,寫出了外鄉(xiāng)人過節(jié)時思鄉(xiāng)之情節(jié);其三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一個書家,我無數(shù)次抄寫這首詞,至今沒不絲毫的熟稔感覺,每寫一次,心中便詩韻一次。
安徽合肥 袁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