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是許多城市的行道樹。高大的樹干,茂密的樹枝,闊大的樹葉。夏日里,巨大樹冠給地面遮出大片陰涼。合肥市蕪湖路上梧桐樹,是老城區(qū)特色景觀之一。那些梧桐,樹齡都在五十年之上,樹干盈抱。東西走向的蕪湖路,南北兩邊種的都是梧桐樹。在城市園藝師精準(zhǔn)引導(dǎo)下,道路兩旁梧桐樹緩慢朝上發(fā)展,各自向道路中央伸出粗壯手臂。斜伸的手臂越伸越長,南北兩邊梧桐樹枝終在空中握手,街道上方仿佛罩一個巨型綠色天棚,炎夏天擋住頭頂白花花烈日,蕪湖路水墨氤氳,清涼怡人。
美觀又陰涼,讓人喜愛梧桐樹。梧桐樹也讓市民煩惱。春天里,梧桐樹開花時(shí)節(jié),總有許許多多咖啡色絨毛漫天飛舞,往人鼻孔眼睛里鉆,把人嗆得鼻涕直流,睜不開眼。直到花期結(jié)束,梧桐樹枝頭掛滿小燈籠,紛飛四竄的絨毛才偃旗息鼓,銷聲匿跡?赡苷蜻@點(diǎn),許多城市忍痛割愛,砍了不少有年頭的梧桐樹,新栽樹種不再選梧桐樹。
說到這里,忽想起,蕪湖路上繁茂又有滄桑感的老梧桐,還是別處同樣絨毛紛飛讓人愁的年輕梧桐樹,它們名字前都該加個定語,明確那是法國梧桐,一種多見的外來物種!对娊(jīng)》里“梧桐生矣”,肯定不是此物!对娊(jīng)》時(shí)代,這外來物種還不知在哪呢。《詩經(jīng)》里的梧桐,或說古人心目中能引來金鳳凰的梧桐樹,究竟是怎樣一種樹呢?書上注解,“梧桐生矣”指“中國梧桐”,也叫“青桐”。說中國梧桐,我沒具體印象,只是相信那種讓鳳凰棲息的梧桐樹必定是中國梧桐樹。至于青桐,我有印象。家鄉(xiāng)大別山東麓,山上樹種繁多,有青桐樹。鄉(xiāng)人靠山吃山,生活中用的許多東西來自山上。與青桐有關(guān)的東西,我知道兩樣。
一樣是青桐樹皮。像麻一樣,有堅(jiān)韌的長纖維,能搓繩子。山里人家用的繩子不是麻繩子,就是青桐皮繩子。另一樣是青桐樹葉子。它有很闊大的葉子,比巴掌還大,差不多有蒲扇那么大。碧綠的葉面很光滑,沒有絨毛,干凈光潔。葉體厚實(shí),很堅(jiān)韌,不易撕爛。而且,氣味又好聞,有一股淡淡草葉香。正因這種葉子有諸多優(yōu)點(diǎn),鄉(xiāng)人便將它派上用場,讓它為人服務(wù)。鄉(xiāng)人對它可信任了,讓它直接輔佐人食物制作,因而它能接近人重要器官——嘴巴。
家鄉(xiāng)主食是米飯,面食吃得少,因而稀罕。每年端午節(jié),恰好新麥上市,家家戶戶都會認(rèn)認(rèn)真真地吃一次面食。鄉(xiāng)人做面食手藝確實(shí)不敢恭維,比起北方人來差得遠(yuǎn),包餃子、做包子少數(shù)人會,多數(shù)人勉強(qiáng)蒸蒸饅頭?赡軗(dān)心蒸出來的饅頭不像饅頭,模樣兒丑,讓人笑話,鄉(xiāng)人干脆不叫它饅頭,叫小麥粑粑。
鄉(xiāng)里人家做小麥粑粑多在飯鍋里蒸熟,放在飯頭上蒸。為避免小麥粑粑粘飯粒,鄉(xiāng)人就得想辦法。有人家在飯頭鋪幾片南瓜葉,將做好的面團(tuán)坐在南瓜葉上,蒸熟的南瓜葉還能當(dāng)菜吃。這種做法并不盡如人意,南瓜葉高溫下易爛,坐在被蒸爛的南瓜葉上小麥粑粑多少會粘上飯粒,看上去不清爽。有人用一種闊大的樹葉,我家當(dāng)年便這樣。我不知道那葉子來自何種樹,只知那葉子叫粑葉。用它鋪在飯頭上,開鍋時(shí)飯是飯,粑是粑,葉是葉,清清爽爽,互不黏連。且滿鍋清香氣,粑粑和米飯里都有一股來自山野綠色草木清香味。
我家用的粑葉,都是大姑于端午節(jié)前送來。大姑家住十里外大山里,山上有粑葉樹。有年正月,去大姑家拜年,在門前路邊看到一棵奇樹。光禿禿樹干又細(xì)又長又直,足有兩丈高,下邊沒枝丫,到樹梢才分出幾個小丫杈。樹干顏色也與眾不同,別的樹干多褐色或灰色,它卻是青色,青得逼人眼睛。好奇的少年問大姑,說是粑葉樹。你過幾個月再來,樹葉長出來,大姑摘粑葉蒸粑粑給你吃。我又指著樹干問,這樹咋這么青呀?大姑說,這樹啊它本來姓青,青色樹皮可是有用的,能搓繩子,還能化漿造紙,這皮叫青桐皮。
讀《詩經(jīng)》,遇“梧桐”,我才知梧桐原是青桐,而青桐才是真正的梧桐。合肥蕪湖路上那些好看的法國梧桐,其實(shí)不是梧桐,它叫懸鈴木。有點(diǎn)像梧桐,人們才叫它法國梧桐。鳳凰棲梧桐,棲的可不是法國梧桐,棲的是青桐,也叫中國梧桐。
合肥 王張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