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月度好書榜,助你看書選書

2022-03-04 08:51:18 來源: 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每月中旬,《中華讀書報》都會遴選一份書單。選書的標準兼顧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和趣味,重點關注思想、社科、歷史、傳記、文學、藝術、科學、童書等類別。望有助于大家選書讀書。

《中國印刷史新論》

艾俊川 著

中華書局2022年1月第一版

我國雕版印刷最早起源于初唐嗎?為什么說“銅版”一詞義同“監(jiān)本”,僅是一個標榜“定本”的修飾性詞語?傳統(tǒng)活字印刷為何未能取代雕版?當西方石印和鉛印技術于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傳統(tǒng)印刷術為何毫無招架之力?在諸多問題上,本書都有新的論述,值得重視。

《缺席的島嶼故事:從頭開始說臺灣》

楊渡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2年1月第一版

隨著八千三百年前的“南島人”遺骨于2011年在福建馬祖島旁的亮島出土,考古人類學者張光直關于“南島語系”源自中國大陸的理論得以證實,進一步確證了臺灣的歷史淵源、臺灣與大陸的血脈關聯(lián),也是這本臺灣地方史講述的起點。全書文本基于史實,又包含作者的見聞與思考,加上配在書中的多幅注釋確切的歷史照片,讓寶島臺灣的歷史以資料性、可讀性兼顧的方式不再“缺席”。

《無極形》

[愛爾蘭]科倫·麥凱恩 著,方柏林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綿延數(shù)年的巴以沖突是區(qū)域性沖突,但其對世界的影響遠超地域性,更是沖擊、改變了與之相關的人們的命運,愛爾蘭作家科倫·麥凱恩的這部長篇小說即以此為時空背景,用1001個篇幅不一的章節(jié)進行編排,將真實人物和事件、圖片與虛構相結合。書中講述了來自巴以兩方的兩位在沖突中痛失愛女的父親在面對暴力、仇恨、親人死亡時的痛苦、憤怒、理性、悲憫。

《現(xiàn)代中國的形成(1600~1949)》

李懷印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領域,革命和現(xiàn)代化宏大敘事式微之后,人們轉而選擇更加具體、細小、局部的題目開展研究,雖然成果頗多,卻難免“碎片化”之譏。本書是一次勇敢的“回歸”,試圖“挑戰(zhàn)”現(xiàn)代中國如何形成這一“宏大問題”,頗為引人矚目。作者選擇地緣戰(zhàn)略、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這三個要素形成分析框架;將中國的現(xiàn)代轉型置于世界史的視角下加以認識;貫通從清代早期到20世紀中葉的歷史展開論述……無論方法還是觀點,新意迭出,令人印象深刻。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之役》

[美]明恩溥 著,郭大松、劉本森 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明恩溥系美國公理會傳教士,1872年至1926年,在華生活五十余年,因所著《中國人的氣質》而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本書是他在義和團運動結束不久的1901年完成的。在1900年北京外國公使館區(qū)被圍攻期間,他參與了防衛(wèi)活動。作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他在書中披露了京津地區(qū)義和團運動發(fā)展和各國公使館被圍攻的若干細節(jié)。雖然立場、觀點頗多我們不能接受處,但本書的史料價值值得重視。

《茶葉與帝國:口味如何塑造現(xiàn)代世界》

[美]埃麗卡·拉帕波特 著,宋世鋒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第一版

多年來,圍繞一種商品而寫的全球史著作出版了很多,其中以茶葉為主角的著作就有不少,本書是這一學術譜系中有頗多開掘的一項研究。作者從茶葉全球化的過程來觀照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歷史和本質,關注塑造“茶葉帝國”的諸種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性別文化、民族主義等都曾發(fā)揮作用),以及種植者和銷售商通過廣告和政治游說開拓市場所形成的商業(yè)模式……深細的研究帶來多方面的啟發(fā)。

《本巴》

劉亮程 著

譯林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作家劉亮程的小說與其散文的寫實、含蓄、田園韻味相比,更為自由、詩意,并具超現(xiàn)實色彩,這部長篇新作也是如此。這部作品的題材來自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這樣的寫作背景某種意義上是莫大的挑戰(zhàn)。作者以天馬行空的虛構想象與鮮明的個人風格,將史詩質感、傳奇氣質和民族元素融為一體,講述了這個久遠古老的傳奇。

《壓裂的底層》

[美]伊麗莎·格里斯沃爾德 著,曾小楚 譯

文匯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所謂“壓裂法”,是指美國阿巴拉契亞地區(qū)的天然氣開采方法,這讓這片地下蘊藏著豐富能源的土地創(chuàng)造大量財富,也帶來了財富分配、環(huán)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本書主人公斯泰茜·黑尼是生活在這個地區(qū)(華盛頓縣)的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從事護士工作。她將自家農場租給天然氣公司是為了改善一家人生活狀況,未料卻被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危機所籠罩,為此她聘請律師調查取證,踏上維護權益、與資本方“搏斗”的艱難、漫長的訴訟之路。

《空間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巫鴻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2年1月第一版

本書通過“空間”這一角度觀照莫高窟:從敦煌城一路向西,來到鑿有數(shù)千洞窟的鳴沙山;站在山崖前,想象映入當年的朝拜者眼簾的,是零星窟室還是連成一片的飛檐棧道,等等;進入洞窟,感受其由建筑、雕塑和壁畫構成的內部空間;進而聚焦壁畫,揣摩它們與建筑、雕塑的空間關系;最后,視線落在單幅畫面上,讀解畫作的空間敘事。美術史家巫鴻先生在敦煌研究領域奉獻的這本專著,在方法、見解等方面都予人以啟發(fā)。

《美國高等教育史:學習與文化,從學院建立到二戰(zhàn)》

[美]羅杰·L.蓋格 著 葛玉梅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本書以時間為序,在八百頁的篇幅(中譯本)中,講述了從1636年哈佛學院創(chuàng)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的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作者認為,文化傳統(tǒng)及其演變、接受高等教育成為人們謀求重要職業(yè)的門檻、追求知識進步是塑造美國高等教育的三大動力。對專業(yè)研究者而言,這是一部可以信賴、資料豐富的教育史著;對一般讀者,本書則是關于教育和大學問題頗具參考價值的他山之石。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