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視頻拜年啦!兩個姐姐都在老家,今年就辛苦他們多陪陪父母吧。等到春暖花開時,我打算帶上女朋友回家見父母,把沒能團圓的‘年’補上。”
等學生的空當,倪慶德抓緊時間為保障車消毒。長城網記者馮碩攝
談及今年這個“年”打算怎么過時,在石家莊火車站做志愿者,為無法回家的大學生“擺渡”的倪慶德這樣選擇。他的選擇也折射出當下一部分人過年方式的新變。
“喂,兒子,我和你爸都挺好的,不用惦記我們。你看,今天家里還來了好幾位志愿者呢。”“只要孩子們健康平安,疫情結束后也能再團聚。”
隨著“幸福來敲門”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輕柔的敲門聲,“空巢老人”馮何云有些失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她的笑容詮釋出的,是別樣“團圓”的新年味兒。
當新春佳節(jié)遇到疫情傳播風險,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就地過年”,新變化“解鎖”的新年味兒撲面而來。
視頻電話的兩頭都在叮囑著彼此,話里話外對這個不能相互陪伴在身邊的“年”流露著些許的遺憾和牽掛。段建斌攝
據統(tǒng)計,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運前三天,全國鐵路發(fā)送旅客分別為308萬、283萬和296萬人次,為去年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有調查顯示,今年,更多年輕人選擇網購年貨寄回家,通過快遞禮品送去新春祝福。
其實,不論是在何地、以何種方式過年,大家的理由和目標都是一致的——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jié),心在一起,就是團圓。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快過年了,在外打拼的人們對妻兒老小的思念之情就會越來越濃。然而,國家有倡議、防控有需要,接受“就地過年”這份“特殊”的邀請,于個人于家人都是最大的關愛,畢竟平安健康才是最好的祝福。
“為防疫‘犧牲’團圓,每個人都了不起。”確實,如鐘南山院士所說,選擇不回家過年,背后是許多人對防疫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欽佩之余,也應追問,在“就地過年”的主題下,該如何了卻無窮的思念和牽掛?
連日來,全國多地陸續(xù)發(fā)出了“就地過年”倡議,不少地方更是向外來務工人員派出了留心、留崗、留薪的“硬核”禮包,從餐飲商超、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服務不斷線,到專項補貼、生活補助和消費券等“真金白銀”補貼,再到關心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面面俱到,誠意滿滿、實惠多多,引得網友紛紛點贊。
讓看似“遺憾”的就地充滿溫情,充滿“煙火氣”,這些“新花樣”也提醒著我們,暖心、安心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哪怕身在異地他鄉(xiāng),那過年的“儀式感”也不能少。
心安之處即故鄉(xiāng),激蕩起每個人心中的那份年味兒,幸福感也可以滿滿當當。為了更好地團圓,讓我們一起把關懷和溫暖傳遞下去。
評論員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