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衛(wèi)星載荷與科學團隊部分成員在工作中。
資料圖片
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有無數暗物質粒子穿越人體和其他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宇宙中約分布著27%的暗物質和68%的暗能量,人類所感知的浩瀚星海,只占剩下5%。隱藏宇宙是什么模樣?
一群仰望星空的年輕人,探尋來自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距離地球500公里的軌道上,我國第一顆天文衛(wèi)星“悟空”號以日行65萬公里的速度,“捕捉”著四面八方的宇宙射線。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有一群仰望星空的年輕人,日夜兼程“破譯”蘊藏在宇宙射線中的密碼,探尋來自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科學家主要有三種方法探測暗物質:利用加速器,將暗物質粒子‘創(chuàng)造’出來;在地下布好‘靶子’,等暗物質粒子撞擊留下可見粒子的影子;到茫茫太空中,‘捕捉’暗物質粒子湮滅或衰變后的痕跡!薄90后”特別研究助理岳川介紹,“悟空”采用的是第三種方法。
2015年12月16日晚上8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距衛(wèi)星發(fā)射還有12小時,火箭燃料已加注完畢。當年33歲的副研究員胡一鳴登上發(fā)射塔架,開始最后幾小時的星箭維護。“心里特別緊張,又特別激動!”他這樣形容當時的心情。
本打算到現場觀看發(fā)射的載荷工程師陳燈意,臨時接到指令,進行發(fā)射前的載荷監(jiān)控。在衛(wèi)星內部,4個載荷從上到下組裝在1立方米的空間中,如同一個4層的銀色蛋糕。眼前的監(jiān)測屏幕上,數據平穩(wěn)閃動著。
“載荷正常!”“衛(wèi)星正常!”“3、2、1,發(fā)射!”
13分鐘過去,衛(wèi)星張開“翅膀”,開始接收太陽輻射——發(fā)射成功了!看不到發(fā)射現場的盛況,聽不到指揮大廳的掌聲,但他知道許多人都在等待這一刻,眼淚禁不住地往下流。
要想看得更清楚,必須到太空去探測
宇宙高能粒子穿透性強,被探測器的載荷“打碎”成大量次級低能粒子,才能被“攔截”下來觀測。載荷“蛋糕”第三層的BGO量能器,有308根60厘米長、2.5厘米寬和高的晶體,可將粒子轉換成熒光光子進行測量——這是“悟空”的一項看家本領。
“套筒要制得筆直,光電倍增器要裝得精確,兩根頭發(fā)絲的誤差就可能導致失敗。”陳燈意透露團隊的秘訣:首先要大膽創(chuàng)新,他們首次嘗試用碳纖維材料減重,讓載荷比高達1∶9;又得細心縝密,晶體脆弱易碎,只能一次集成,沒有糾錯的機會;還得考驗毅力,小組從早上9點工作到凌晨兩點,一干就是一個月。
對胡一鳴來說,除了發(fā)射成功,另一個幸福時刻出現在2014年。歐洲核子中心宣布,第一次將中國衛(wèi)星束流試驗項目納入認證名錄。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暗物質衛(wèi)星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早在2008年就曾參與南極氣球項目,研究空間探測高能宇宙射線粒子。但氣球飛得再高也還在大氣層里,高能粒子與大氣碰撞就會產生大量“噪音”。要想看得更清楚,必須到太空去探測。
2011年,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正式立項。胡一鳴在常進的帶領下,參與了4次束流試驗。這是“悟空”上天前的大考。團隊將等比例縮小的原理樣機運往歐洲,在極其有限的時間窗口內,通過爭分奪秒的數據測算,考察探測器的可靠性與靈敏度。
“那個中秋節(jié)期間,我們72小時不眠不休堅守試驗現場,完成了一系列高能粒子束流標定,顯示探測器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焙圾Q回憶,標定成功后,大家累得倒頭睡了兩天兩夜。
堅守初心、奮斗進取,年輕的他們使命在肩
“悟空”上天后,每天傳送回500萬個粒子信息。其中,暗物質的“候選者”電子不到千分之一。而且,“悟空”有7萬多路電子學信號通道,這個“沙里淘金”的過程,如同“7萬多個盲人在摸象”。
岳川介紹,如此龐雜的“翻譯”過程,靠人海戰(zhàn)術遠遠不夠,需要開發(fā)軟件來實現自動化、批量化完成——首先把二進制信號轉換成可讀信息,將每個“盲人”的感覺統(tǒng)一標準,然后將大家摸到的部分拼湊到一起,構建出粒子的模樣,最后挑選出僅占千分之一的高能電子。
為了提高準確率,分析軟件已修改了約8900次!皥F隊成員來自天文、物理、工程等不同領域,‘翻譯’成什么形式、如何表述、怎樣存取,每次都要激烈討論。”副研究員李翔說,一次次交流碰撞中,方案優(yōu)化完善逐漸形成。
日復一日的“解碼”,讓團隊有了新發(fā)現——電子宇宙線在1.4萬億電子伏特的超高能譜段突然出現劇烈波動,呈現一個疑似尖峰!叭绻摻Y構最終被證實,則表明此處有一個全新的物理現象!崩钕杞忉專m然還無法斷定這就是暗物質蹤跡,但可能是離暗物質最近的重要跡象。
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團隊還繪制出伽馬射線天圖,搜尋可能深藏的暗物質蹤影。“盯牢‘悟空’的同時,我們也在準備著下一代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的研制!焙圾Q說。
今年,平均年齡不足35周歲的“悟空”號衛(wèi)星載荷與科學團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堅守初心、奮斗進取,年輕的他們使命在肩。
暗物質和暗能量未來能給人類帶來什么,是現在所無法想象的。撥開“27%”的面紗、探索隱藏宇宙的奧秘,這支青春的隊伍步履不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