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桃花潭
葉挺雕塑
俯瞰查濟古村落
涇縣孤峰油布傘手工制作
涇縣宣筆
茂林花磚
三丈三宣紙制作
茂林十二碗(組圖)
每年三四月,都是最值得把光陰托付給皖南的好時間。涇縣,有太多地方,都值得親自走過。
桃花潭是涇縣的,查濟是涇縣的,宣紙是涇縣的,宣筆是涇縣的,而涇縣是宣城的;王稼祥是涇縣的,吳作人是涇縣的,《贈汪倫》是涇縣的,而涇縣是你我的。
涇縣屬于每一個曾愛過這里的人,屬于每一個愿將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些句子,是永遠無法超越、無法替代的。
“涇”,是指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動的水。
涇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青弋江上游,處于長江南岸與皖南山區(qū)交接地帶,青弋江是境內主要河流,古稱涇水,也稱涇溪、涇川,由西南向東北斜貫縣境出蕪湖入長江。
涇縣是千年古縣。“涇邑自瀛秦始置,封壤頗巨,今之石埭、太平、旌德皆其舊地;余始至入境,觀山川之秀麗,人物之阜繁,土地沃饒,產(chǎn)植豐富,喟然嘆曰:江左名區(qū)也。”(明嘉靖《涇縣志》)說是涇縣于秦朝建制,山川秀美,土地富饒,風物眾多,是江邊的一處好地方。
如今,涇縣的旅游要謝謝一個人,桃花潭農(nóng)民汪倫。
唐朝天寶年間,汪倫聽說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愛萬水千山,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描述的盛景。
野史說,汪倫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并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后大笑不止。
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前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并又挑來兩壇酒贈予李白,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如今在桃花潭鎮(zhèn),隨處可見“萬家”酒館酒樓,潭邊吹拂李白的微風,如今在哪里?
查濟,村民里多是查姓,傳說查姓起源于姬姓,在周朝時被封于上東濟陽查地,此后姓氏便由姬改為查。后來,查姓族人輾轉繁衍到安徽,定居在如今的涇縣,進而散布到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
金庸原名查良鏞,據(jù)傳,他便是查姓在浙江海寧分支的族裔。
查濟古時一度興盛,走的是“由商致富,富而重學,學而致仕”之路,正是查濟商人對教育的一擲千金,奠定了義學的基礎,使得查濟人才輩出。查濟明清兩代有二個翰林,文武進士十四名,文武舉人百余名。
查濟古村落,相較于黃山古村落,游人相對較少,村落依山面水,許溪、岑溪和石溪自西向東穿村流過,農(nóng)婦溪邊搗衣,兒童散學歸來,農(nóng)家米酒芳香……
“武陵深處是誰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漁郎漏消息,明年還約看桃花。”
在安徽生態(tài)好的地方很多,當走過越來越多的地方,更能識別不同地方的美。皖南的美,區(qū)別于大別山區(qū)的美,皖南靈秀,大別山區(qū)則透著冷峻之美。
涇縣境內山高林密,溪澗縱橫。全縣地勢自南西向北東傾斜,三起三伏,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份道路和莊園。”
一地有一地的風物。涇縣是中國宣紙之鄉(xiāng)、中國宣筆之鄉(xiāng)、中國木梳之鄉(xiāng),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是 “皖南事變”發(fā)生地。
宣紙白,生態(tài)綠,老區(qū)紅。這里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著名經(jīng)濟學家吳半農(nóng),著名教育家查謙等民族精英,美術大師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并稱“茂林三吳”,音樂家朱踐耳、散文家張拓蕪等名揚海內外。
如此之人,才配得上這么好的土地。
春霧一朝晴,夏霧水淋淋,秋霧曬煞人,冬霧一片銀。
東閃日出西閃雨,南閃火門天,北閃連夜來,東虹日頭西虹雨。
久晴大霧必雨,久雨大霧必晴。
春寒多雨水,夏寒水斷流。
這些農(nóng)諺,是此地千年氣候的寫照,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熟悉此地的風雨,就像熟悉手中的秧苗和種子。
還有什么比糧食更重要的呢?春筍、茶葉、琴魚、茂林鍋巴、茂林十二碗……在我們日復一日的餐桌上,體味著人生百味。珍惜這碗飯,珍愛這杯茶,珍重可以一起吃飯喝茶的人。
在云嶺章渡、在茂林奎峰、在涇川、在榔橋……在這九鎮(zhèn)兩鄉(xiāng)2054.5平方公里,在涇縣每個村落的石板路上,每一片茂林花磚的紋理和記憶里,虛度人間兩日,是為記。 □ 據(jù)《安徽畫報》
□ 孫婷/文 高斌 樊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