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跨完年,便到了我兒時最為翹首期盼的時刻。這時,爺爺會用抽水機抽干屋后的池塘,讓全家人來一場抓魚之樂。
魚多是往年抓魚后放下的魚苗,也有往年抓魚時因太小而留下的幼魚,多為鯽魚、鯉魚、大頭魚等,它們用鮮草悉心喂養(yǎng)整年后便有了豐腴的體態(tài)。抓魚前得先做足準備,至腰間的下水褲必不可少,還需帶上塑料桶和用竹竿穿起的漁網(wǎng),前者作裝魚之用,后者則專門來制服難以捕獲的大魚。
爺爺會先用抽水機將池塘的水抽淺,抽水時會有魚躍出水面,如長了翅膀般不停地來一場優(yōu)雅的凌空之舞。待抽到露出池塘底部的淤泥,便可徑直奔向池塘中的“魚王”,與它來一場搏斗與較量。這時便要用到漁網(wǎng),拿起漁網(wǎng)朝逃走的“魚王”撲去,入網(wǎng)后的“魚王”即使再掙扎也只能乖乖入桶。
抓完大魚,也便興盡。爺爺會把小魚留在池塘,等其來年長大再捕。這時,我會將“戰(zhàn)利品”提入家中,交給奶奶處理。
抓完后的魚,除了一部分留做臘魚和現(xiàn)吃,其他的則會分給鄰里;ニ褪澄锏牧(xí)俗在我家鄉(xiāng)由來已久,常常是這家西瓜熟了會摘幾個送給鄰里,那家柚子熟了又會摘幾個互送回去,所以在我小時常常能吃到鄰里們送的各種果蔬。
抓魚后的第一頓飯便是花樣百出的魚宴。清蒸、燉煮抑或佐以辣椒青蒜爆炒不勝枚舉。其中,我最愛奶奶做的豆腐燉魚。奶奶往往會選取當年捕獲“魚王”的魚頭,混以魚腸、魚泡等魚雜,然后放入豆腐、大蒜等一起燉煮,不久后便會芳香四溢,我常常還會買些蘑菇回來,切成塊狀一同放入。燉好后的魚頭,湯白如雪色,我往往會先盛上一碗鮮湯入口,其味鮮美,又因摻雜了自己的收獲,食之更有滋味,而且爺爺家的魚多是用自己割的鮮草喂養(yǎng),所以味中還會混有一絲別樣的鮮甜。
做臘魚,同樣也頗有趣味。需先將新鮮的魚肉用鹽腌制,放一段時日,再掛在爐火上用果木煙氣熏烤。不久后,魚肉便有了臘色,再放些時日即可做菜。做菜前需放入溫水中浸泡,讓魚肉復(fù)蘇些水分,再切成塊狀,與辣椒青蒜放入鍋中爆炒。風(fēng)干后的臘魚少了新鮮時的鮮甜,卻多了一絲嚼勁,拌飯食之別有風(fēng)韻。
曾龍